时间: 2025-05-10 08: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01:08
《即目二首》
作者:韩偓
万古离怀憎物色,
几生愁绪溺风光。
废城沃土肥春草,
野渡空船荡夕阳。
倚道向人多脉脉,
为情因酒易伥伥。
宦途弃掷须甘分,
回避红尘是所长。
动非求进静非禅,
咋舌吞声过十年。
溪涨浪花如积石,
雨晴云叶似连钱。
干戈岁久谙戎事,
枕簟秋凉减夜眠。
攻苦惯来无不可,
寸心如水但澄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物事的厌恶,和对往昔愁绪的沉溺,面对废弃的城池和丰盈的春草,野渡上只有空船荡漾在夕阳下的景象。诗人在路边与人相视,因情而醉,心神恍惚。仕途的抛弃和对红尘的回避让他感到长久的解脱。动与静的追求并不在于进取和禅悟,十年来他只能默默无言。溪水涨起,浪花翻滚如积石,雨后晴空,云叶飘散如连钱。经历了岁月的战争,他对此已然熟悉,夜晚在凉爽的枕头上难以安眠。面对苦难,他已习惯,内心如水一般平静而清澈。
作者介绍:韩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约活动于晚唐时期。他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过往的沉重感受之际,反映了他对世事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即目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韩偓在其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开头的“万古离怀憎物色”便道出了诗人对世事的厌倦,似乎在感叹无尽的离愁别绪。接着,诗人描绘了苍凉的景象,废城与春草的对比,象征着人事的变迁与无常,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中段的“倚道向人多脉脉,为情因酒易伥伥”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以及因酒而生的情愫,表现出诗人对情感的敏感与渴望。同时,诗人在“宦途弃掷须甘分,回避红尘是所长”中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了他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几句诗意象丰富,溪水的波动、雨后的晴空,展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人生苦难的适应与包容。整首诗在对比中流露出深邃的思考,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厌倦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古离怀”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