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0:52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 杜甫
鲁钝乃多病,逢迎远复迷。
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
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
小江还积浪,弱缆且长堤。
归路非关北,行舟却向西。
暮年漂泊恨,今夕乱离啼。
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糁藜。
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难齐。
高枕翻星月,严城叠鼓鼙。
风号闻虎豹,水宿伴凫鹥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
蹉跎长泛鹢,展转屡鸣鸡。
嶷嶷瑚琏器,阴阴桃李蹊。
馀波期救涸,费日苦轻赍。
支策门阑邃,肩舆羽翮低。
自伤甘贱役,谁愍强幽栖。
巨海能无钓,浮云亦有梯。
勋庸思树立,语默可端倪。
赠粟囷应指,登桥柱必题。
丹心老未折,时访武陵溪。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的身世和心境。诗人在鲁地(今山东)多病,朋友们的迎合反而让他感到迷惑不解。由于耳聋,他不得不在纸上写字来交流,头发稀少,发型也难以打理。虽然泽国(江南地区)雨水丰沛,但炎热的夏天却使得泥土干涸。小江的浪潮依旧汹涌,细绳难以支撑长堤。归途与北方无关,然而行舟却偏向西方。晚年的漂泊让他感到无尽的遗憾,今夜的离别声令人心痛。孩子们频频寄来书信,餐桌上的食物难以填饱肚子。我为何来到这里,万物的道理难以理清。高枕无忧,翻看星月,城墙上鼓声阵阵。风声呼啸,仿佛有虎豹出没,水边的住宿伴着野鸭子,朋友们的惜别之情让人心伤。岁月蹉跎,长时间漂泊,辗转反侧,鸡鸣声屡屡响起。美丽的瑚琏器,阴影下的桃李小径。余波中盼望着救赎,日复一日的苦苦支撑。门前的栏杆深邃,肩上的担子也显得沉重。自伤于甘于卑微的角色,谁能同情这强烈的幽闭?大海难道没有钓鱼的人,浮云也有梯子可以攀登。荣耀与功勋,希望能树立,言语或许能显露心迹。赠送的谷子应当指明方向,登桥时的石柱必定留名。尽管丹心未曾折损,时常追寻武陵溪的美好。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关注社会民生,反映了自己的经历和时代的苦难。
杜甫在创作这首诗时,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战乱与漂泊,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是杜甫在晚年漂泊生涯中的一首抒情诗,诗中充满了对身世、友谊与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诗的开头即以“鲁钝乃多病”引入,表现了作者的身体羸弱与精神上的迷惑。后面的描写中,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生活琐事,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怀念。
整首诗以“水宿”作为背景,水的意象贯穿其中,象征着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诗中时而抒发个人的感慨,时而描画自然景色,使得全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杜甫在诗中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着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的不安。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存境遇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晚年漂泊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期望。通过细腻的描绘,杜甫的情感真挚而深刻,折射出人间的孤独与无常。
诗中提到的“鲁钝”主要指的是?
诗人“耳聋须画字”是因为?
“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难齐”中的“物理”意指?
与杜甫的《水宿遣兴》相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更注重友谊与离别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杜甫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慨。两者虽风格不同,但在情感上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