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林子中待制

《和林子中待制》

时间: 2025-04-29 23:43:17

诗句

两翁留滞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坚。

共把鹅儿?一作鸱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

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

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笑老斜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3:17

原文展示:

两翁留滞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坚。共把鹅儿一作鸱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笑老斜川。

白话文翻译:

两位老翁留在这里,白发苍苍,彼此相对而坐,令人感到他们的迂疏和坚持。我们一起喝酒,鹅儿在水边嬉戏,天空如同五湖般湛蓝。江边留下的爱意,伴随着白鹭的啼鸣;海面上,先声悠扬,响彻乐器的合奏。早晚我也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畅快地高歌,笑对斜阳下的老年生活。

注释:

  • 皤然:白头,形容老态。
  • 迂疏:迂阔不通,形容老人的思想和行为。
  • 鸱夷: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象征高洁。
  • 卵色:指的是轻柔的天色,意指清晨的天空。
  • 遗爱:留下的情感或爱意。
  • 啼斑白:形容鸟鸣声,斑白是指鸟的羽毛颜色。
  • 管弦:乐器的统称,指音乐的演奏。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强调归隐生活。
  • 老斜川:指年老时的生活,可能暗指夕阳西下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诗词、散文和书法成就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他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愈加向往隐逸生活。诗中表现了他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林子中待制》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透过两位老翁的形象,展现了对老年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两翁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他们的坚持与迂疏则展现出一种不羁与洒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与友人一起饮酒、赏景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无畏。

诗中提到的“鹅儿”和“卵色五湖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令人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和宁静的氛围。而“江边遗爱啼斑白”和“海上先声入管弦”,则是通过生动的想象,将自然景象与音乐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情感的流动与共鸣。最后,诗人以“早晚渊明赋归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对归隐山林的憧憬,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真我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翁留滞各皤然:两位老翁留在此地,白发苍苍。
  2. 人笑迂疏老更坚:旁人笑他们迂腐,但他们却更加坚定。
  3. 共把鹅儿一作鸱夷一樽酒:一起喝酒,鹅儿嬉戏,象征轻松与自在。
  4. 相逢卵色五湖天:在如卵色的天空相遇,描绘出美好的景象。
  5. 江边遗爱啼斑白:江边的鸟鸣声伴随着白鹭,展现了自然的和谐。
  6. 海上先声入管弦:海上的声音融入乐器的演奏中,表现了生活的美好。
  7. 早晚渊明赋归去:早晚我也会像陶渊明一样归隐。
  8. 浩歌长笑老斜川:在夕阳下高歌长笑,享受晚年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鹅儿比作鸱夷,寓意高洁与自由。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之生动。
  • 对仗:如“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洒脱态度,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两翁:象征老年、智慧与经验。
  • 鹅儿: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卵色五湖天:象征清新与美好,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江边遗爱:表达情感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和林子中待制》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鸱夷”象征着什么?

    • A. 亲情
    • B. 高洁
    • C. 财富
    • D. 权力
  3. 诗中“江边遗爱啼斑白”描绘的是?

    • A. 鸟鸣声
    • B. 夕阳
    • C. 江水
    • D. 风景

答案:

  1. B. 苏轼
  2. B. 高洁
  3. A. 鸟鸣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苏轼的《和林子中待制》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有归隐的主题,但苏轼更强调与朋友的相聚与生活的愉悦,而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前者更具洒脱与豁达,后者则显得更加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解语花 黄葵 解语花 黛黛花,吴淞茗名。与赵尧生同赋 解语花 解语花 赠沈释堂侍讲典试 解语花 解语花 解语花 梦窗韵 解语花 悲秋 解语花 壬午元夜月色为风雨所败,山城寂冷,追忆曩年广州灯市之盛,怅然赋此 解语花 追步㤅伯师重台榴花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悬壶行医 众目所归 三点水的字 食加 诲人不惓 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求荣卖国 轩冕相袭 家常茶饭 亅字旁的字 酒仙 团圆饭 兀字旁的字 以为口实 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