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3:00
送广师谒竹溪中书五言二首
五十有三个,问法向谁边。
村老小颠尔,竹溪翁大颠。
这首诗的意思是:五十岁已经有三十年了,问我学习的法门应该向哪一边去呢?村子里的老人已经年老体衰,而竹溪的老翁却依然精神焕发。
刘克庄,字子翰,号澹庵,宋代诗人,生于1103年,卒于1180年。他是南宋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擅长诗歌与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情感真挚。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对学习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这首诗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村里的老人和竹溪的老翁,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状态。前者代表着肉体的衰老和无奈,而后者则象征着精神的长青与智慧的积累。诗中的“问法向谁边”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方向的探寻,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深思。诗人通过这两组对比,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鼓励人们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保持内心的活力与年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习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强调即使在衰老之际,内心的求知欲和精神的追求仍然可以使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诗词测试:
诗人刘克庄的字是什么?
A) 子翰
B) 子明
C) 子云
D) 子涵
诗中提到的“竹溪翁”象征什么?
A) 衰老
B) 智慧与精神的长青
C) 村里的平凡
D) 生命的无常
诗人对学习的态度是?
A) 消极
B) 疲惫
C) 渴望
D) 无所谓
答案:
刘克庄与王安石的诗作都关注人生哲学,但王安石更侧重于政治理想与个人抱负,而刘克庄则更关注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状态。这种对比反映出两位诗人在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上的不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