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塞下曲二首

《塞下曲二首》

时间: 2025-05-04 03:22:08

诗句

旌旗倒北风,霜霰逐南鸿。

夜救龙城急,朝焚虏帐空。

骨销金镞在,鬓改玉关中。

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

广漠云凝惨,日斜飞霰生。

烧山搜猛兽,伏道击回兵。

风折旗竿曲,沙埋树杪平。

黄云飞旦夕,偏奏苦寒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8

原文展示:

《塞下曲二首》
作者: 马戴

旌旗倒北风,霜霰逐南鸿。
夜救龙城急,朝焚虏帐空。
骨销金镞在,鬓改玉关中。
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

广漠云凝惨,日斜飞霰生。
烧山搜猛兽,伏道击回兵。
风折旗竿曲,沙埋树杪平。
黄云飞旦夕,偏奏苦寒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第一首:
在北风的吹拂下,旌旗倒伏,霜雪伴随着南飞的大雁而来。夜晚里,龙城的救援急迫,清晨时分,敌人的帐篷已然被焚烧殆尽。尸骨消融,金箭已经射出,鬓发在玉关中变得苍白。回想羲轩氏(指黄帝),如今已无人再立战功。

第二首:
广阔的天空中,云层沉重而暗淡,夕阳西斜,霰雪纷飞。山中燃烧着火焰,搜寻着猛兽,伏击敌军的道路。狂风折断了旗杆,沙子埋没了树梢。黄昏时分,乌云飞舞,传来阵阵凄冷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旌旗:军旗,象征军队的标志。
  • 霜霰:霜和雪,指寒冷的天气。
  • 龙城:指防守的城池。
  • 骨销:尸骨融化,形容战斗的惨烈。
  • 鬓改:鬓发变白,表示年老或经历了艰难岁月。
  • 羲轩氏:黄帝的称呼,代表古代的英勇人物。
  • 曹:古代指代军队的营帐。
  • 黄云:黄昏时的云彩,象征凄凉。

典故解析:

  • 羲轩氏:传说中的黄帝,华夏民族的祖先。诗中提及他意在表现古代英雄的缺失,强调当代无英雄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子华,唐代诗人,活跃于玄宗时期。他的诗风多以边塞和战争为题材,作品往往展现出悲壮的情怀和雄浑的气势。

创作背景:
《塞下曲》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边疆战争,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与士兵的艰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真实感受与反思。

诗歌鉴赏:

马戴的《塞下曲二首》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艰辛,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第一首诗中,北风与霜雪象征着恶劣的环境和严峻的战斗,士兵们在夜晚紧急救援,清晨却发现敌营被火焚烧,表现出一种紧迫而又无奈的战争状态。后半部分中的“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过去英雄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

第二首诗中,广阔的天地和飞舞的黄云,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不禁思索战争的意义以及生死之间的无常。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烧山搜猛兽”、“伏道击回兵”,这些都反映了士兵在战斗中不断寻找机会与生存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战斗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战士的豪情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旌旗倒北风,霜霰逐南鸿。”:旌旗在北风中倒伏,霜雪伴随着南方的大雁而来,暗示着战斗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
  • “夜救龙城急,朝焚虏帐空。”:夜晚的救援迫在眉睫,清晨发现敌人的帐篷已被焚烧,表现了战斗的紧迫感与结果的无常。
  • “骨销金镞在,鬓改玉关中。”:尸骨消融,金箭在射出,鬓发在玉关中变得苍白,描绘了战士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惨烈场景。
  • “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提到古代的英雄,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与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骨销”比喻尸体的消亡,展现战争的残酷。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风、云等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英雄的追忆,表现了士兵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象征军队的力量与荣耀,但在风中倒伏则显示出战争的艰难。
  • 龙城:防守的城池,象征着战士们的坚守与牺牲。
  • 黄云:黄昏时分的云彩,象征着战斗后的凄凉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轩氏”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黄帝
    C. 李白

  2. “旌旗倒北风”中的“倒”字意为:
    A. 倒下
    B. 反向
    C. 倒退

  3. 下面哪一句描绘了士兵的艰难处境?
    A. 骨销金镞在
    B. 风折旗竿曲
    C. 夜救龙城急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写边塞的壮丽与士兵的豪情。
  • 高适的《别董大》: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对战斗的思考。

诗词对比:
马戴的《塞下曲》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描绘边塞及战争的作品,但马戴更侧重于战争的惨烈与士兵的无奈,而王之涣则更突出自然景色的壮美与人生哲理。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青玉案 青玉案 其四 青玉案(徐侍郎生辰) 青玉案·上元佳致真堪看 青玉案 茉莉花 青玉案 青玉案 沈家姬卯娘善度曲戏咏卯字 青玉案 青玉案 青玉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判花 讨租 包含酋的词语有哪些 山不让土石 气字旁的字 接席 血字旁的字 乌烟瘴气 油头滑脸 指日可下 西狩获麟 卜字旁的字 转弯抹角 立地书橱 而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