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越客

《赠越客》

时间: 2025-05-02 11:15:45

诗句

故国波涛隔,明时已久留。

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

南棹何时返,长江忆共游。

遥知钓船畔,相望在汀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5:45

原文展示:

赠越客
作者: 马戴 〔唐代〕

故国波涛隔,明时已久留。
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
南棹何时返,长江忆共游。
遥知钓船畔,相望在汀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心。诗人身处遥远的地方,隔着波涛与故国相望,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虽然寄出书信到朝廷的两个阙门,但已是深秋,看着月亮照耀五陵,心中倍感惆怅。南方的小船何时才能归来?长江的水流让我想起与友人一起游玩的日子。远远地,我知道你在钓鱼的小船旁,我们在汀洲相望。

注释:

  • 故国:指诗人出生或长期生活的地方。
  • 波涛隔:波涛汹涌,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 明时:指清明的时节,或比喻光明的时代。
  • 双阙:指皇宫的两个阙门,象征着朝廷。
  • 五陵:指古代的陵墓,具体指五个著名的陵墓群。
  • 南棹:指南方的小船,棹即船桨。
  • 长江:指中国的长江,象征着流动的时间和思念。
  • 汀洲:指水边的小洲,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 五陵:五陵是指古代汉朝的五位皇帝的陵墓,象征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诗人提到五陵,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故土的怀念。
  •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古往今来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象征着流淌不息的思念和人生的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和战乱时期,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国和朋友的情感愈发强烈。诗中流露出对故国的深情和对友人的牵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乱与诗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赠越客》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牵挂。开篇以“故国波涛隔”点明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波涛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和无尽的思念。在接下来的“献书双阙晚”中,诗人寄出书信,虽是为了联系友人,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无奈与惆怅。

“看月五陵秋”一句,诗人通过夜晚的明月,唤起对故国的回忆,五陵则是对历史的追思,象征着对旧时光的怀念。长江的水流如同时间的河流,带走了青春和朋友间的欢乐,诗人用“南棹何时返”表达了对重聚的渴望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最后一联“遥知钓船畔,相望在汀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尽管相隔千里,心却始终相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展现了诗人对故国和友人的深厚情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国波涛隔:表达了诗人与故国之间的距离,波涛象征着隔阂。
  2. 明时已久留:时光已久,诗人心中对故国的怀念愈发强烈。
  3. 献书双阙晚:寄书给朝廷,象征着对朝政的关心,但已是深秋,感到时光流逝。
  4. 看月五陵秋:夜晚的明月照耀着陵墓,唤起对历史和故乡的思念。
  5. 南棹何时返:渴望与友人重聚,问何时才能回到南方。
  6. 长江忆共游:长江的水流让人与过去的快乐时光相忆。
  7. 遥知钓船畔:尽管相隔遥远,诗人依然能感知友人的存在。
  8. 相望在汀洲:希望与友人在水边相见,表达了深切的友谊。

修辞手法:

  • 比喻:波涛比喻遥远的距离,长江象征流逝的时光。
  • 对仗:如“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工整而富有音乐感。
  • 意象:月亮、长江、钓船等意象交织,营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国和友人的思念。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涛:象征距离和阻隔。
  • 明月:代表思念和情感的象征。
  • 长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途。
  • 钓船:象征着悠闲、友谊和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棹”指的是: A. 北方的小船
    B. 南方的小船
    C. 中间的小船
    D. 一艘大型船

  2. “看月五陵秋”中的“五陵”指的是: A. 五个著名的山峰
    B. 五个皇帝的陵墓
    C. 五个湖泊
    D. 五个城市

  3. 诗人对故国的感情是: A. 无所谓
    B. 深切思念
    C. 感到厌倦
    D. 期待回归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马戴的《赠越客》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表达,而《登鹳雀楼》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来表现壮志豪情。两首诗都融入了对故国的思念,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南郊杂韵(六首) 早过午桥口占(二首) 早过午桥口占(二首) 送茶僧 得鼎仪书口占答之 送张企翱之广东提学 登太仓卫楼 次韵杨考功雪中见寄 夜声 邠宁书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氏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艳妻 国无宁日 乛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男女老少 转战千里 云窗雾槛 娵隅 包含郄的词语有哪些 跷蹊作怪 不开头的成语 习故安常 鬼字旁的字 吴镇 三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