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7:20
原文展示:
曾酬唱和向家溪,嫫母终惭敌艳妻。
岂意误将三献玉,翻来轻博一丸泥。
利能绝地同庄剑,巧可凌云上鲁梯。
巾衍珍藏虽已固,祗愁飞去化为霓。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应和歌唱,向着家溪的方向,
嫫母(这里指的是母亲)最终感到羞愧,敌不过那艳丽的妻子。
谁料我误把三献玉(指珍贵的礼品)送出去,
结果轻易地与一丸泥(土)相较量。
利益能绝对地与庄子的剑相提并论,
技艺可以凌云飞升,像鲁班的梯子一样。
即使巾帕和衣物珍藏得再牢固,
也只担忧它们飞去化为绚丽的霓裳。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弘,号秋崖,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令与友人相聚吟唱之际,反映了他对友情、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珍贵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吟唱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然而,嫫母的羞愧则暗示着与现实的矛盾,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羡慕。接下来,诗人用“三献玉”与“一丸泥”的对比,反映了人生中的得失和选择,显示出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则从技艺与利益的角度,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强调了对生命中珍贵事物的忧虑与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王令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感悟,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生活中珍贵事物的珍视与忧虑,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羡慕?
A. 家溪
B. 嫫母
C. 三献玉
D. 一丸泥
本诗主要探讨了哪种关系?
A.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B. 亲情
C. 爱情
D. 友情
“岂意误将三献玉”中的“三献玉”主要指什么?
A. 一种美玉
B. 珍贵的礼品
C. 普通的玉石
D. 价值不高的物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令与杜甫的诗作,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王令的作品更侧重于友谊与内心的感悟,而杜甫则多描绘社会现实与个人遭遇的困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