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0:16
不雨
作者:王令(宋代)
去岁秋霖若决川,
今春不雨旱良田。
道边老幼饥将死,
云外蛟龙懒自眠。
赤日有威空射地,
清江无际漫连天。
谁将民瘼牋双阙,
四海皇恩不漏泉。
去年秋天的连绵细雨如决堤的洪水,今年春天却不下雨,良田干旱。路边的老弱病残饥饿得快要死去,云外的蛟龙懒得醒来。炽烈的太阳无情地照射大地,清澈的江水无边无际,似乎要与天空连成一片。谁能把民众的苦难上书给皇帝,四海之内皇恩难以普及泉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蛟龙”意指云雨之神,古代人们常用蛟龙来象征降雨的希望,而“赤日”则是炎热天气的象征,反映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
作者介绍
王令,字惟恭,号山石,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王令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表现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农耕社会的背景下,反映了因干旱导致的农田歉收,民众饥饿的困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及对皇权的期待。
《不雨》通过秋霖与春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开篇的“去岁秋霖若决川”描绘了去年的丰沛雨水,而“今春不雨旱良田”则揭示了今年的干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的无常与人们的无奈。接下来的“道边老幼饥将死”直指民生困苦,令人深感悲痛,表现出诗人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注。
此外,诗中提到的“云外蛟龙懒自眠”,不仅是对雨神的呼唤,更隐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渴望。紧接着“赤日有威空射地,清江无际漫连天”描绘了炎热的阳光和无边的江水,形成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加深了干旱带来的绝望感。
最后,诗人以“谁将民瘼牋双阙”发出对皇权的质疑,表达了对解决民生困境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异变的无奈,也有对社会责任的呼吁,展现了诗人对民众命运的深刻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赤日有威”)、拟人(“蛟龙懒自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同时对皇权的期待与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秋霖”指的是:
A. 秋季的细雨
B. 秋季的暴风
C. 秋季的干旱
诗人对皇权的期待表现在:
A. 对皇帝的赞美
B. 询问谁能将民瘼上书
C. 直接批评皇帝
“云外蛟龙”象征:
A. 天上的飞鸟
B. 降雨的神灵
C. 大海的波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现状的悲痛,反映了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王令的《不雨》,则更直接关注于自然对民生的影响,风格略显悲凉。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资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雨》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