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6:16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
韦庄〔唐代〕
半掩朱门白日长,
晚风轻堕落梅妆。
不知芳草情何限,
只怪游人思易伤。
才见早春莺出谷,
已惊新夏燕巢梁。
相逢只赖如渑酒,
一曲狂歌入醉乡。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时节,诗人在白日渐长的日子里,感受到轻柔的晚风吹拂,落下了梅花的妆容。对芳草的情感不知有多深,但只怪游人思绪容易受伤。刚看到早春的黄莺飞出山谷,便已惊动了新夏的燕子在屋梁上筑巢。相逢只靠如同渑水般的美酒,一曲狂歌带我进入醉乡。
作者介绍:韦庄(836年-910年),字梦符,唐末著名诗人,因其诗歌多情且富有音乐性而被称道。韦庄的诗风典雅,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暮时节,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与夏的交替,带来了一种无奈与思索,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游人的忧伤。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的开头以“半掩朱门白日长”引入,朱门象征着富贵和安逸,但“白日长”暗示着光阴的延续与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晚风轻轻吹拂,落下梅花的妆容,展现了春日的温柔与美好。
“芳草情何限”一句,抒发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无尽思念,同时也暗示了游人的忧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随后,诗人用“才见早春莺出谷,已惊新夏燕巢梁”来描绘春夏交替的瞬息万变,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诗人通过“相逢只赖如渑酒,一曲狂歌入醉乡”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聚的珍贵,以及在美酒与歌声中忘却烦恼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富有哲理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朱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与安逸
B. 贫穷与落魄
C. 战斗与征服
D. 乡村与田园
诗中提到的“芳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疲惫
诗人如何看待时间的流逝?
A. 无所谓
B. 愉快
C. 感慨与无奈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