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著三首 其二

《杂著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5:00:16

诗句

天上河源地上流,黄金浮世等閒休。

埋愁不著重泉底,尽向人间种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16

原文展示:

天上河源地上流,黄金浮世等閒休。
埋愁不著重泉底,尽向人间种白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宇宙之间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上天的河流源自何处,地面上的水又是如何流动的?在这浮华的世界里,黄金似乎显得毫无意义。那些埋藏在心中的忧愁,无法沉入深泉之底,反而都在世间显露出来,最终只能让人白头。

注释:

  • 天上河源:指的是银河或天河,象征着浩瀚的宇宙。
  • 黄金浮世:浮世指的是人世间的生活,这里用黄金比喻世俗的繁华和奢侈。
  • 埋愁:指的是把忧愁隐藏起来。
  • 重泉底:重泉可理解为深水处,意指忧愁无法真正被隐藏。
  • 种白头:指的是人生的无奈与衰老,种植白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池,金朝诗人,著名的词人、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文风豪放,擅长描写人生哲学和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金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元好问在此诗中通过对比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世俗浮华的深刻感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杂著三首 其二》通过对自然与人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开头以“天上河源”引入,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无垠与时间的流逝。接着“黄金浮世等闲休”,揭示了人世间的繁华是多么短暂与无意义,暗示着对物质的追求最终会化为泡影。而后两句“埋愁不著重泉底,尽向人间种白头”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人生的忧愁无法真正被掩埋,反而在生活中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衰老的无奈。这首诗既有对宏观自然的思考,也有对微观人生的深刻剖析,展现了元好问独特的哲学视角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上河源地上流:自然的河流自天而降,象征生命与时间的流逝。
  2. 黄金浮世等閒休:世间的物质繁华如黄金一般,终究要归于虚无。
  3. 埋愁不著重泉底:忧愁无法深埋,反而在生活中逐渐浮现。
  4. 尽向人间种白头:人生的忧愁和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象征着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天与地、黄金与浮世的对比,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 象征:黄金象征物质,白头象征衰老和忧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繁华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与对世俗浮华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天河:象征浩瀚与神秘,代表时间的永恒。
  • 黄金:象征世俗的繁华与虚无。
  • 白头:象征衰老与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金浮世”主要指什么?

    • A. 物质生活
    • B. 自然景观
    • C. 社会风俗
  2. 诗中“种白头”意味着什么?

    • A. 生育
    • B. 衰老
    • C. 成长
  3. “埋愁不著重泉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愁可以被掩埋
    • B. 忧愁无法真正隐藏
    • C. 忧愁是人生的常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唐代的杜甫《登高》相比,两首诗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但元好问的诗更强调了世俗的浮华与内心的忧愁,而杜甫则更多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哀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好问诗文选》
  • 《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海陵寓舍二首之二 海陵喜雨 二月二日席上赋 攀鞍态(同前) 王迥子高挽章五首 点绛唇 东畿舟居阻雪怀寄二三知旧三首之三 宿法惠寺 宝应野泊 惜余春·急雨收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滂沱大雨 甘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元开头的成语 筑室反耕 伶优 麦字旁的字 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实之词 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障气 隶字旁的字 习若自然 通材达识 自字旁的字 故意刁难 雾阁 界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