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湘灵歌

《湘灵歌》

时间: 2025-04-26 07:13:32

诗句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32

原文展示: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白话文翻译:

以往听说湘水清澈如染,今天听说湘水满是胭脂的痕迹。
湘灵妆成后映照湘水,犹如明月窥视红云。
高高的丘陵在寂静的夜中矗立,芳香的荃草已经凋零,没有了春天的气息。
瑶瑟的声音已经结束,却无人倾听,太平盛世的影像充满了秋天的门口。

注释:

字词注释:

  • 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是中国著名的河流之一。
  • 胭脂痕:指水面上因化妆而留下的痕迹,寓意美丽的衰退。
  • 湘灵:指湘水中的灵物,传说中的水神,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女子。
  • 皎如皓月:形容美丽的容貌,清澈明亮。
  • 芳荃:指荃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典故解析:

  • 皓月窥彤云:此句可能暗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有一种孤独感。
  • 太平盛世:指理想的和平时代,暗示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尖锐的社会批判和深刻的人性思考而闻名,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多种体裁。

创作背景:

《湘灵歌》创作于鲁迅文学创作的早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际。鲁迅通过对湘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望,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湘灵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鲁迅通过对湘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首句“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通过对比,揭示了美好事物的转变与流逝。在古诗词中,湘水常常象征着灵动与美丽,而“胭脂痕”则暗示着美丽的衰退,传达出一种既怀旧又伤感的情绪。

接着,诗中描绘了“湘灵妆成照湘水”,这里湘灵的美丽与湘水的清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美的对立与统一。接下来的“高丘寂寞竦中夜”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逝去与万物的凋零。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瑶瑟声声却无人倾听,既反映了社会对美的漠视,也暗含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失落。鲁迅通过这样的意象构建,表现了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既具个人情感,又富有社会批判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通过对比,表现了湘水的变化,从清澈到沾染了美丽的痕迹,暗示着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
  2.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描绘了湘灵的美丽,犹如明月清晰可见,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高丘寂寞竦中夜:表现了孤独的夜晚,丘陵的冷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4. 芳荃零落无余春:象征春天的结束,暗示美好的时光已逝。
  5. 鼓完瑶瑟人不闻:瑶瑟的声音已经结束,却无人倾听,反映了对美的忽视和社会的冷漠。
  6. 太平成象盈秋门:太平的美好映现于秋天,暗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皎如皓月”,将湘灵的美丽比作明月,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瑶瑟的声音被赋予了人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湘水与湘灵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体现了鲁迅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批判,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水:象征美好与灵动。
  • 湘灵:代表美丽与青春,暗示对理想的追求。
  • 瑶瑟:象征音乐与美感,但又暗含孤独与无人倾听的悲哀。
  • 高丘:象征孤独与寂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湘灵歌》的作者是?

    • A. 毛泽东
    • B. 鲁迅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湘水”象征着什么?

    • A. 农田
    • B. 美好与灵动
    • C. 战争
  3. 诗中“鼓完瑶瑟人不闻”意思是?

    • A. 音乐响起
    • B. 音乐已结束,无人倾听
    • C. 有人欣赏音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对比,鲁迅的《湘灵歌》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而李白则是对亲情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清晰的区别,前者注重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后者则更为亲情浓厚。

参考资料:

  • 鲁迅《鲁迅全集》
  • 现代诗歌研究文献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余床帐为过兵捲去答梅山弟用余韵见寄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杨梅 次韵洞真道士卢致远 有感 次韵龄叟见寄 次单君范袖来汪西皋所譔咏秋十章以示因和之 挽黄提举震三章 送邑簿李大用任满 挽范千之 其二 用长孺七夕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肉攫 王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衣架饭囊 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日滋月益 上下有服 撤围 做眉做眼 同字框的字 不肖子孙 轻貂 含苞未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