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偶成 

《偶成 》

时间: 2025-04-26 15:33:08

诗句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08

原文展示:

偶成
鲁迅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
春兰秋菊不同时。

白话文翻译:

文章像泥土一样,想要到哪里去呢?
仰望东方的云彩,引发了我的梦思。
最恨的是芳香的树林过于稀疏,
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不在同一时节开放。

注释:

  • 文章:在这里指的是文学作品。
  • 如土:比喻文章平庸或根基不牢。
  • 翘首东云:仰望东方的云彩,表示向往。
  • 芳林:芬芳的树林,象征美好的事物。
  • 寥落:稀疏,形容数量少。
  • 春兰秋菊:春天开放的兰花与秋天开放的菊花,象征不同的美好事物,表达时间的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常常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复杂,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鲁迅的创作初期,正值他对文学及社会现状的思考期,表现出他对文章质量的追求和对时代变化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偶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鲁迅对文章以及文学创作的思考。诗中以“文章如土”开篇,形象地将文学的价值与土壤的丰饶相提并论,暗示文章的根基和质量的重要性。接着,鲁迅用“翘首东云惹梦思”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体现出一种对理想和美好的追求。

而在最后两句中,鲁迅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尤其是“所恨芳林寥落甚”,显示出他对美好事物匮乏的悲叹;“春兰秋菊不同时”则深刻地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感到惋惜。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鲁迅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感与思考,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章如土欲何之?:文章的质量像泥土一样,想要去往何处?这里表达了对文章价值的追问。
  2. 翘首东云惹梦思。:仰望东边的云彩,触动了我的梦思,表现出向往理想的情感。
  3. 所恨芳林寥落甚,:最令人痛心的是那芬芳的树林过于稀疏,寓意美好事物的缺乏。
  4. 春兰秋菊不同时。: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不在同一时节盛开,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章比作泥土,强调基础与质量。
  • 对仗:使用“春兰秋菊”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时间的变化。
  • 拟人:云彩仿佛在引发梦想,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蕴含着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章:象征文学创作。
  • 东云:象征希望与理想。
  • 芳林:象征美好与芬芳的事物。
  • 春兰秋菊: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章如土欲何之”的意思是? A. 文章的质量很高
    B. 文章的质量很低
    C. 文章的质量不重要
    D. 文章的质量与泥土相同

  2. “翘首东云惹梦思”中,鲁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憧憬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鲁迅的《偶成》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与时光的思考,但鲁迅更强调社会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鲁迅全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

相关查询

天镜阁 元日大理 越巂元日 滇池九日 初到滇池 过牂牁江 过七星关 出使云南留别都 游碧落洞 耒阳杜工部祠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饥不寒 走使 颁鬓 白鱼登舟 牙字旁的字 临河欲鱼 涓埃之报 卤字旁的字 陪罪 删夷 始开头的成语 故人之意 鱼字旁的字 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包含翩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有奶便是娘 巧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