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2:43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
无情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豪杰,怜惜自己的孩子又怎么能算不上是男子汉呢?你可知道那些兴风作浪、狂啸而来的英雄,转过头来时却只见那不起眼的小草?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著称,尤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人性弱点方面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 《答客诮》写于鲁迅的创作高峰期,正值五四运动之后,国人思想觉醒,社会动荡。诗中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答客诮》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鲁迅通过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开头两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通过对比,质疑了社会上对“豪杰”的传统定义,指出真正的豪杰应该具有人情味与责任感。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隐喻,揭示了一种矛盾的社会现象:那些表面上看似强大、能够制造风波的人,往往忽略了身边微小但真实的存在,正如“回眸时看小于菟”所指的那样。诗歌整体上表现了鲁迅对社会上英雄主义的讽刺以及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强调了人情与责任的重要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强调真正的豪杰应具有人情味,关注那些微小而重要的事物,反映了鲁迅对社会英雄主义的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无情未必真豪杰”中“无情”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小于菟”象征什么?
诗歌的主要批判对象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