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8:44
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
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
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
我吟诵着你遗留给我的百篇诗作,独自坐着,形体与心神都飞扬起来。
夜深人静时,玉琴的声音清脆响亮,却无人倾听;春天的早晨,微风轻拂,琪树的花儿随风摇曳。
郢地的工匠用斤斫砍,留不下任何痕迹;仙人脱下的衣裳,弃置的刀尺也不见踪影。
世间的人们都在这里想要寻找,然而走遍四方,却无处可寻。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中唐,因其政治遭遇而屡遭贬谪,晚年在湖南度过。其诗歌以清新、婉丽著称,常表达对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此诗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收到友人的一百篇诗作,因而作此诗以示答谢。诗中表现出他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赠诗的吟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抒发与情感的奔放。诗的开头就用“吟君遗我百篇诗”引入,表现出对于友人赠予的珍视与感动。接着,诗人描绘了清夜中的玉琴和春晨的琪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在这份诗情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沉思。
“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这一句通过对工匠精湛技艺的描绘,反映了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象征着诗歌的艺术之美。这种技艺的无痕迹,暗示了真正的艺术无需炫耀,内心的感受才是真正的深邃。
最后“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感慨,尽管人们在四方寻求,却难以找到真正的心灵寄托,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令人深思。
整首诗探讨了友谊、孤独与艺术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刘禹锡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思考
C. 愤怒
“郢人斤斫无痕迹”中的“郢人”是指什么?
A. 一个地方
B. 工匠
C. 诗人
诗中提到的“玉琴”象征什么?
A. 哀伤
B. 高雅与艺术
C. 贫穷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刘禹锡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独白与孤独感,而《琵琶行》则通过音乐和故事传达情感。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但同样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