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6:18
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
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
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
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
汉军在金微驻扎,阳光照耀下铁甲闪闪发光。
百里之外火旗高扬,千骑云间奔腾如飞。
踏破辽河水流干涸,燕山鼓声震天而起。
这正是四方朝贡的盛景,真让人感受到皇帝的威严。
张说(约704年-约760年),字子明,唐代诗人,曾任宰相,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边塞风情和战争场面,其风格雄浑激昂,富有气势。
《破阵乐》写于唐代盛世,正值大唐国力强盛,边疆安定。张说在此诗中通过描绘汉兵出征的场景,表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军队的威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国家强盛的自豪感和对皇权的崇敬。
《破阵乐》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边塞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展示了汉军的英勇和皇权的威严。开篇以“汉兵出顿金微”引入,设置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立刻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氛围。接着,通过“照日明光铁衣”的描写,展现出士兵们铠甲在阳光下的耀眼,象征着无畏勇敢的军队形象。
“百里火幡焰焰”一句,火旗的高扬不仅象征着战争的号角,更渲染出一种紧迫感,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即将来临的战斗而战栗。之后的“千行云骑騑騑”则用骑兵如云的形象,展示出汉军的强大力量。
接下来的“蹙踏辽河自竭”,则通过生动的比喻,体现出战争的摧毁力,辽河因战争而干涸,暗示着战争的残酷。而“鼓噪燕山可飞”则进一步强化了战斗的激烈,鼓声震动山川,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整首诗在最后以“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作结,既是对皇权的礼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国家和皇帝的崇拜,彰显出一种盛世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强盛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现战争的气势与皇权的威严,反映出唐代盛世的辉煌与自豪感,展现了国家强盛和人民对皇帝的尊崇。
《破阵乐》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张说
D. 白居易
诗中“蹙踏辽河自竭”主要表达的是:
A. 汉军的勇猛
B. 战争的残酷
C. 自然的美丽
D. 和平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云骑”是指:
A. 兵士的装备
B. 骑兵的壮观
C. 战争的号角
D. 河流的奔腾
张说的《破阵乐》与王昌龄的《出塞》对比
两首诗都是描写战争的作品,但《破阵乐》更侧重于表现汉军的威武和皇权的尊严,而《出塞》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思念和苦楚。前者气势磅礴,后者则感情细腻,展现了不同的战争视角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