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3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0:37
游老君洞
作者:张说 〔宋代〕
原文展示:
枕漱镵针泉石肓,登临又刮山川目。
太清飞出离宫景,平地分为散仙福。
知津有赖大夫松,避道尤勤居士木。
层峦破晓霞散绮,断岸涵空雾披縠。
界远都归粟粒藏,脉近宁劳杖头缩。
不愁风引轻舟却,更喜村通小径曲。
妙含道德五千馀,迥出洞天三十六。
青牛税驾从懒卧,宝猊回拱长蹲伏。
犹馀砥室灿金星,安用柔宗扶玉局。
岩前日月自朝夕,物外乾坤岂寒燠。
蛇灵必化第须时,豹隐唯邻聊协卜。
共知容与乐无限,谁想绪馀善非独。
两柱擎天寿八荒,一水为霖登百谷。
深嗟晚到偿畴昔,争忍疏游逾信宿。
痴儿浪作谢鲲图,坐进因明天下谷。
白话文翻译:
我在清泉石壁旁洗漱,登高远望山川的景色。
太清观从离宫中飞出,平地分开了散仙的福气。
知道渡口有赖于大夫松,避开道路更勤于居士木。
层峦在破晓时分,霞光如绮,雾气在断崖间披散。
远处的界限都像藏着粟粒,近处的脉络宁静地缩回杖头。
不愁风把轻舟吹走,更高兴的是村子的小径曲折。
道德的妙理有五千多,洞天的境界有三十六。
青牛懒懒地卧于车辕,宝猊长久地蹲伏在旁。
还有砥室中灿烂的金星,何必用柔和宗教来扶持玉局。
岩前的日月自有晨昏,物外的乾坤何必在乎寒热。
蛇灵必定在时机到来时化身,豹隐只在邻近以卜卦。
大家都知道快乐是无限的,谁想到剩下的情绪并非独自的。
两根柱子撑起天际,甘露滋润着百谷。
深叹晚到是对往昔的补偿,怎忍心疏游超越信宿。
痴儿胡乱作的谢鲲图,坐进因明天下谷。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道教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游老君洞》创作于诗人游览老君洞时,受自然景色和道教文化的影响,表达了对道教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游老君洞》是张说的一首山水诗,诗中描绘了老君洞的自然美景及其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全诗以清泉、山川、晨曦、雾气等自然景象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道教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首联以“枕漱镵针泉石肓”开篇,生动描绘了清澈的泉水与山石相依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通过对太清、散仙等道教元素的引入,表达了对道教理想世界的向往。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人善用对比和排比,层峦和断岸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细腻。在叙述中,诗人表现出对自然的乐观态度,不惧风浪,欢喜村道,体现了对人生的洒脱与自在。结尾处提到的“深嗟晚到偿畴昔”,则表现了诗人对往日时光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
整个诗作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道教理想的追求,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游老君洞》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和道教哲理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理想境界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传达了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静的和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青牛”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神秘与超脱
C. 自然的力量
D. 历史的沉淀
填空题:诗中“层峦破晓霞散绮”描绘了( )。
判断题:诗中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说的《游老君洞》与李白的《庐山谣》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但张说更侧重于道教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