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2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21:04
江湖伟观山亭二首
(作者:叶茵 〔宋代〕)
结束虚亭近太清,
山光水影互逢迎。
人心祗觉山多险,
几个人心不样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虚幻的亭子,坐落在接近太清的地方,山水的光影在这里交相辉映。人们的内心只觉得山川多么险峻,然而又有多少人的心态是平和的呢?
叶茵,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这首诗创作于叶茵游览山水之间的某个时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心复杂性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悟与哲思。开头两句“结束虚亭近太清,山光水影互逢迎”,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中,亭子似乎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地,让人向往。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而后两句“人心祗觉山多险,几个人心不样平”则转向对人心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之美时,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这里的“山多险”不仅是对自然险峻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内心复杂情感的隐喻。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如此美好的自然中,为什么人们的心态却往往不平和?这使得整首诗在美的表象之下,隐含了对人性深刻的探讨。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欣赏,更是一种对人心与自然关系的深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复杂情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在美好环境中仍然存在的内心不安。
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
选择题:诗中“太清”主要代表什么?
填空题:诗中,诗人认为人心只觉得山多__。
判断题:诗的主题仅仅是描绘自然景色。 (对/错)
对比叶茵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叶茵则揭示了内心的复杂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