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9:42
原文展示:
送章四十舅翁东归 杨亿 〔宋代〕
乡黨共推贤,干名二十年。 早怀荆岫璞,迟下祖生鞭。 敢谏书无报,徒行履欲穿。 圣朝公道在,搔首赋归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乡亲们都推崇他的贤能,他为了功名奋斗了二十年。早年就怀揣着如荆山之玉的才华,却迟迟未能施展,如同祖逖的马鞭迟迟未下。他敢于直言进谏,但书信却无回应,只能徒劳地行走,鞋底都快要磨穿。在圣明的朝廷中,公道依然存在,他无奈之下只能赋诗归隐田园。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刘筠、钱惟演等并称“西昆体”诗人。他的诗风典雅华丽,讲究修辞,多写宫廷生活和官场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送别章四十舅翁东归时所作,表达了对章四十舅翁怀才不遇、功名未就的同情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官场现实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章四十舅翁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场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早怀荆岫璞,迟下祖生鞭”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又暗含了对现实不公的无奈。而“敢谏书无报,徒行履欲穿”则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的冷漠和诗人内心的苦闷。最后两句“圣朝公道在,搔首赋归田”,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诗人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官场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荆岫璞”比喻什么? A. 怀才不遇 B. 珍贵的玉石 C. 美丽的山景 答案:A
“祖生鞭”出自哪个典故? A. 《史记》 B. 《晋书·祖逖传》 C. 《汉书》 答案:B
诗中“敢谏书无报”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友人的赞赏 B. 诗人对官场冷漠的感慨 C. 诗人对友人的安慰 答案:B
诗的最后两句“圣朝公道在,搔首赋归田”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B. 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诗人对官场现实的反思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