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34
泉声宜远听,入夜对支公。
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
何年出石下,几里在山中。
君问穷源处,禅心与此同。
泉水的声音适合远听,夜晚我对着支公(指禅宗高僧)。
泉水断断续续,似乎快要结束,但又潺潺流动不息。
何年泉水从石缝中涌出,竟然在山中流淌了几里?
你问泉水的源头在哪里,禅心与这泉水的流动是一样的。
作者介绍:李端,唐代诗人,号称“幽居诗人”,以其描写自然景观和禅理的诗歌而闻名。李端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端在深山中隐居的时光,体现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在这段宁静的生活中,诗人与泉水的交流,似乎反映了他内心的禅意与对生命源头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浑然自得地聆听着远处泉水的声音,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泉水的声音细腻而富有层次,诗人通过“断续”和“潺湲”的描写,表现了泉水流动变化的动态美。同时,诗人将泉水的源头与禅心相连,表达了他对生命本源的追问与思索。整首诗充满了禅意,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源头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禅宗的哲学智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支公”指的是哪位高僧?
“泉声宜远听”中的“宜”字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禅心”主要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端的《宿深上人院听远泉》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但李端更为注重泉水的流动及其与内心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景色的美与诗人心境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