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0:21
闻蝉
侵晓堆桅坐,蝉声出树林。
分明宣祖意,何处有凡心。
历历消清梦,悠悠助独吟。
时人皆共听,谁谓少知音。
在清晨的微光中,我坐在高桅旁,耳边传来蝉鸣从树林里响起。
这声音清晰地表达了帝王的意图,何处还有世俗的心思呢?
一场场的清梦渐渐消散,悠然自得地陪伴我独自吟唱。
当今的人们都在倾听,谁说我没有知音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无愠(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蝉鸣表达对理想和清高生活的向往。
《闻蝉》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的作品。诗人在晨曦中独坐,聆听蝉鸣,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蝉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对高尚理想的宣扬,诗人通过对此的感知,抛却了世俗的纷扰,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全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象深远。诗人用“侵晓堆桅坐”引入,营造出清晨的氛围,随后通过蝉声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的境界。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世纷扰的超脱,显示出他对清梦的珍惜和对独自吟唱的向往。最后,诗人在强调人们都能听到蝉声的同时,质疑世间谁能理解这样的心境,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自我意识。
整首诗通过蝉声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的思考,展现了高洁的精神追求。无愠用蝉鸣这一意象,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意境,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内心的孤独,突出高洁的精神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的“蝉声”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时人皆共听”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