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5:49
垂杨低蘸银塘,浮萍乍碎波纹细。一庭明月,满园清景,晚凉天气。石隙流泉,林梢坠鹊,微风徐起。看回廊曲曲,萧萧竹影,更深后还凭倚。团扇罗衣自乐,卷湘帘画栏十二。水映疏星,阶凝白露,暗蛩鸣砌。银汉西斜,浮云渐远,碧天如洗。掩重门小径归来,试问夕花开未。
垂柳低垂,轻轻浸入银色的塘水中,浮萍突然破碎,细微的波纹荡漾开来。庭院里明月高悬,满园的清丽景色,在这晚凉的天气中格外迷人。石缝间流淌的泉水,树梢上的乌雀低飞,微风轻轻地吹起。看那回廊曲折,竹影摇曳,更深处还倚靠在一旁。手中团扇,身穿轻盈罗衣,乐在其中,卷起湘帘,倚靠在画栏上。水面映照着稀疏的星星,台阶上凝结着白露,隐隐约约传来秋虫的鸣叫。银河西斜,浮云渐渐远去,天空如洗般清澈。我轻轻掩上重门,沿着小径归来,试问那夕花是否已经开放?
张珊英,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清新的意境著称。她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敏感观察。
《水龙吟 纳凉》创作于清代盛期,诗人可能在夏日的傍晚,静坐于庭院,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生发出清凉、恬静的感受。
《水龙吟 纳凉》是一首描绘夏日晚凉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垂杨低蘸银塘”描绘了柳树与塘水的亲密关系,营造出一种凉爽的氛围。整个诗歌的意象清新,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受。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浮萍”、“明月”、“流泉”等,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特别是“银汉西斜,浮云渐远,碧天如洗”,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珍贵。最后一句“试问夕花开未”更是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整首诗风格清新脱俗,展现了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与深厚的文化修养,是清代诗词中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垂杨低蘸银塘”中的“垂杨”指的是什么植物?
诗中描绘的“晚凉天气”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银汉”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