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4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0:50
水龙吟.庐山雾
作者: 叶圣陶 〔现代〕
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
晴峦叠翠,倏萦一缕,缟裾轻曳,
顿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却障,忽开半面,分明见青螺髻。
楼外丛杉挺峙,似迷藏与人游戏。
近株已隐,远株尤显,霎时更检替。
变复多端,无分远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够清凉意。
庐山的雾景难以描绘,任何影像和画笔都无济于事。
晴朗的山峰叠翠,雾气倏然萦绕,轻纱般的雾气轻轻摇曳,
瞬间失去了前面的山峰,随即迷失在旁边的谷壑中,混茫如一团。
又像是封闭的障碍,忽然开出了一半,清晰可见青螺的发髻。
楼外的松树挺立,似乎在与人捉迷藏。
近处的树已经隐没,远处的树却愈加显现,瞬间又发生变化。
雾气变幻多端,远近难以分辨,影子和形状都被遮蔽。
但拨开窗前的雾气,衣裳沾湿,桌席润泽,清凉的感觉正好。
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浙江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素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叶圣陶晚年,正值其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思考之时。庐山的雾景在他眼中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存在,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水龙吟.庐山雾》是一首描绘庐山雾景的现代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诗中“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一句,开篇即表达了庐山雾景的难以捉摸与描绘,增强了读者的好奇心。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诸如“晴峦叠翠”、“缟裾轻曳”,将庐山的雄伟与雾气的柔和对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尤其是“又批封却障,忽开半面,分明见青螺髻”,这几句描绘了雾气的变幻,让人仿佛置身于层叠的雾气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沾衣润席”的细腻描写,让人感受到清凉的气息,似乎不仅是身体上的感受,更是心灵上的清新与舒展。整首词作在展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充分体现了叶圣陶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庐山雾景的神秘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变与美丽,表现出一种宁静、清凉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庐山雾景的特点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螺髻”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叶圣陶的《水龙吟.庐山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