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9:37
逍遥楼上望乡关,
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在逍遥楼上远望故乡,
清澈的绿水与云雾交织在一起。
北去衡阳有两千里,无法借雁的翅膀寄回书信。
宋之问(648年-713年),字子京,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而受到重视。他的诗作多以山水、游历与思乡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期间,登上逍遥楼,目睹自然景色之美,心中却涌起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以及游子在外的孤独感。
《登逍遥楼》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开篇即以“逍遥楼上望乡关”点明了诗人的立场,站在高楼之上,远望故乡,心中涌动着浓浓的乡情。接着,“绿水泓澄云雾间”描绘了眼前的自然风光,水的清澈与云雾的缭绕,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让人沉浸于逍遥与宁静之中。然而,这种美丽却无法掩盖他内心的孤寂。“北去衡阳二千里”的描写则将思乡的距离生动展现,遥远的距离让思念愈发显得沉重。最后一句“无因雁足系书还”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无奈地感叹,连借雁传书的机会都没有,思乡之情愈发显得深沉与无助。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游子在外的孤独感,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中“逍遥楼”象征什么?
“北去衡阳二千里”中的“二千里”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雁足”是用来象征什么?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兄弟情感,而宋之问的《登逍遥楼》则更注重自然与孤独的结合,展现出游子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