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59
落花双树积,芳草一庭春。
玩之堪兴异,何必见幽人。
晚入应真理,经行尚未回。
房中无俗物,林下有青苔。
落下的花瓣在两棵树上堆积,芳香的草丛里春意盎然。
玩赏这些景物实在令人兴致勃勃,何必特意去见那隐居的人呢?
傍晚时分,我来到这里应当领悟真理,但我的思绪尚未回归。
房间里没有世俗的物品,林下生长着青苔。
作者介绍:宋之问,字子遏,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640年,卒于约公元701年。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隐士文化盛行,许多文人追求远离喧嚣的清静生活。
《题鉴上人房二首》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开头两句“落花双树积,芳草一庭春”描绘出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落花与芳草交融,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诗人在此处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通过“玩之堪兴异”引发出对生活的思考。他似乎在说,欣赏自然美景的乐趣并不需要依赖于与隐士的交流,生活的真谛可以通过自身的体验来领悟。
接下来的“晚入应真理,经行尚未回”,表达了诗人对哲理的追求,虽然他在努力理解真理,但内心却仍未完全回归于宁静的状态。这种矛盾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求和对外在事物的反思。
最后两句“房中无俗物,林下有青苔”则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清净的,远离世俗的纷扰,而自然的青苔又增添了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房中无俗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喜欢奢华
B. 追求简单
C. 追逐名利
D. 喜欢热闹
“晚入应真理”中,诗人希望达到什么状态?
A. 享乐
B. 忘却
C. 领悟真理
D. 追求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