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3:45
秋来
落日悲羌笛,西风怨汉歌。
心难填海尽,力奈负山何。
魑魅高明避,英雄草泽多。
秋来晴霁美,未改是天和。
落日时分,羌笛声悲凉,西风中传来汉歌的怨曲。
我的心情难以用大海的深广来填补,力量又如何能扛起高山的重负?
魑魅(妖怪)聪明而高明,皆避而远之,英雄豪杰却多出于草泽之地。
秋天来临,晴空万里,景色依旧美丽,天地间的和谐未曾改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文涣(约1650-约1710),清代诗人,字仲明,号青冥。生于山西,以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风格洒脱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与社会变迁之际,诗人借秋天的景象抒发心中的忧虑与感慨,反映了对人生、英雄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秋来》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首联以“落日悲羌笛”开篇,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画面。落日所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一种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羌笛的悲鸣和西风的怨歌相互交织,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气氛。
接下来,诗人以“心难填海尽,力奈负山何”来表达内心的无奈与重压,显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面对浩瀚的海洋和巍峨的高山,诗人的心情显得渺小而无力,反映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深切体会。接着,诗人提到“魑魅高明避,英雄草泽多”,将目光转向那些隐藏在阴暗角落的妖怪和草泽中的英雄,表达出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涌现出杰出的人物。
最后一句“秋来晴霁美,未改是天和”则是对自然的欣赏与对生活的豁达,尽管世事纷扰,秋天的美景似乎依然不变,显示出一种对天地和谐的向往与信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独特,既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又有对自然之美的礼赞,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思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哲理性的情感基调,展现了在艰难环境中仍然可以寻求内心和平与和谐的信念。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的“羌笛”主要象征什么?
A. 希望
B. 悲伤
C. 欢乐
D. 离别
填空题:诗中提到“英雄多出于___”,这里的意思是指英雄不受环境限制。
判断题: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天与地的和谐的热爱。
对 / 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所传达的情感与主题各有不同,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秋来》的艺术价值及其在古代诗词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