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2:4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2:44:11
作者: 董文涣 〔清代〕
郁郁盆中松,矫矫当风舞。
叶叶相承接,枝枝相拄,
青阳发群萌,葱茜自媚妩。
以彼干霄姿,甘此玩好伍。
灌溉岂不勤,涓滴泽已溥。
焉知生性漓,憔悴气莫吐。
深山有孤根,夜夜㖃雷雨。
上枝巢鸾凰,下枝卧虬虎。
神物遇有时,那许问斤斧。
岿然七庙尊,丹雘作梁柱。
陋彼盆中质,终年依浅土。
斩伐虽无忧,尺寸安足补。
托根良独难,弃置等灌莽。
躁进与晚成,岂不在自取。
这盆中的松树郁郁葱葱,迎风舞动姿态矫健。
每一片叶子都相互依偎,每一根枝条都相互支撑,
在阳光的照耀下,萌芽纷纷展现出它的美丽。
它的姿态高耸入云,却甘愿与我这个玩物为伍。
浇水的辛勤难道不够吗?涓涓细流早已滋润四方。
谁知道它的天性在于追求高远,却因环境而憔悴,气息难以吐露。
深山中有孤独的根,夜夜经历雷雨的洗礼。
上面枝头栖息着凤凰,下面枝头卧着巨龙。
神奇的事物总是在特定的时机显现,哪还用问斧头的斤两。
它巍然屹立,如同七庙的尊像,丹砂铸就的梁柱。
可怜这盆中的松树,终年依赖于浅薄的土壤。
虽然砍伐并不需要担忧,但尺寸的成长又怎么能弥补?
托根良好的确是困难,抛弃置之不理就像是对待杂草。
急于求成与晚熟的结果,难道不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作者介绍: 董文涣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工整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展现自然之美以及人生哲理,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松树的观察与思考,借松树的生长和环境的关系,映射了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这一时期,文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内心的思索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盆松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松树在盆中生长的艰辛与无奈。诗中以松树为喻,传达出一种对自由与生存环境的思考。松树的高耸与盆土的局限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思。松树的“矫矫当风舞”与“陋彼盆中质”之间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无奈感。诗中提到的“急于求成与晚成”,则进一步引发对人生选择的深思,强调了人与环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人通过对松树的细致观察,赋予了它更多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环境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哲理的深邃,给人以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生命与成长的深刻思考,强调了自我选择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盆松”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受限的生命
C. 历史
诗中提到的“青阳”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与生机
C. 平淡
诗中提到的“躁进与晚成”强调了什么?
A. 选择与结果
B. 速度与效率
C. 传统与现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