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2:05
百字令 冬夜冯洁士大行招同
群贤毕至,恰围炉促膝,寒冬风物。
板屋三间僧院冷,人倚蒲团半壁。
劈兰阄题,分笺染翰,竞吐阳春雪。
看君用意不虚,今代诗杰。
最是黄菊花残,双螯斗酒,高兴还频发。
笑指墙东千个竹,烟里夕阳明灭。
画阁谁家,箫声清婉,袅袅歌如发。
醉中分手,树头犹挂残月。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寒冷的冬夜,群贤聚集在一起,围坐在炉边,温暖而亲密。寒冬的景物映衬出寺院的冷清,几个人依靠在蒲团上,感受着温暖。大家在劈着兰花,抽取题目,互相书写,争相吟咏出美好的诗篇。看来你们的用心不虚,确实是当代的诗才。尤其是那残留的黄菊,边喝酒边欢笑,情绪高涨。你指着墙东的竹林,烟雾中夕阳若隐若现。画阁里是谁家的箫声清脆婉转,歌声轻柔如丝。醉酒后分别,树梢上还挂着残月。
作者介绍:丁之翘,清代人,以其诗词见长,风格多变,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诗作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冬夜,作者与友人相聚,饮酒作诗,表达了对友人之情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此时的社会背景为清代,文人之间常通过聚会吟诗来交流情感与思想。
这首词通过冬夜的聚会场景,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诗歌的热爱。开篇“群贤毕至,恰围炉促膝”,生动地描绘了温馨而亲密的氛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接着,描述了僧院的冷清与文人之间的热烈对比,表现出人情的温度在寒冷环境中的绽放。诗中反复提到的饮酒、吟咏,体现了文人放松自我的方式,特别是“最是黄菊花残,双螯斗酒”,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了夕阳与箫声,情感愈加细腻,展现了美好的音乐与离别的惆怅。结尾处“树头犹挂残月”,更是点出离别时的孤独与思念。整首诗在意象的交替中,既有欢聚的喜悦,也有离别的伤感,情感层次丰富而深刻,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欢聚与离别,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世界。
诗中提到的“围炉促膝”形象表现了什么?
A. 寒冷环境
B. 亲密的关系
C. 孤独的心境
“黄菊花残”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离别的惆怅
C. 快乐的时光
诗中提到谁在“围炉促膝”?
A. 画家
B. 文人
C. 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