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寒饮御筵口号二首

《寒饮御筵口号二首》

时间: 2025-04-22 19:18:59

诗句

圣主褒优鼎轴臣,金觞玉醴照青春。

万家烟火朝来静,九陌风光雨后新。

高燕翔飞惊紫绶,余花点缀吒朱轮。

问牛因得观民俗,不独嬉游惜令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9:18:59

原文展示:

寒饮御筵口号二首
作者:司马光〔宋代〕

圣主褒优鼎轴臣,
金觞玉醴照青春。
万家烟火朝来静,
九陌风光雨后新。
高燕翔飞惊紫绶,
余花点缀吒朱轮。
问牛因得观民俗,
不独嬉游惜令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圣主的赞美,认为他对大臣们的褒扬和优待使他们心怀感激,金色的酒杯和美酒照耀着青春的时光。清晨时,万家烟火静谧无声,雨后的街道焕然一新,景色迷人。高飞的燕子在天空中翱翔,惊动了佩戴紫色绶带的官员,盛开的花朵点缀着华丽的车轮。我问牛为什么能看到民间的风俗,原来不仅是为了嬉游,也是在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1. 圣主:指的是有德行的皇帝。
  2. 褒优:赞美和优待。
  3. 鼎轴臣:有权势的大臣。
  4. 金觞玉醴:金色的酒杯和美酒。
  5. 烟火:指的是早晨家家户户升起的炊烟。
  6. 九陌:指的是街道。
  7. 紫绶:紫色的绶带,古代官员的标志。
  8. :形容盛大的样子。
  9. 民俗:指民间的风俗习惯。
  10. 惜令辰:珍惜时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紫绶”指的是古代官员的标志,寓意政治权力和地位。“金觞玉醴”则是对华贵生活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的宫廷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冲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书之一。司马光的诗词多反映政治关怀和社会现象,语言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对当政者的赞美以及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圣主褒优鼎轴臣”开篇,直接将目光投向政治中心,从赞美君主的德政入手,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肯定。接着,通过描绘“万家烟火”和“九陌风光”展现了平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景象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关心民生的情怀。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高燕的飞翔和余花的点缀,进一步渲染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最后一句“问牛因得观民俗”,则显露出诗人对民间风俗的思考,强调了民众生活的丰富与多彩,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惜与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政治、生活、自然的深刻感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主褒优鼎轴臣:赞美圣明的君主优待杰出的臣子。
  2. 金觞玉醴照青春:用金杯盛酒,照亮年轻的时光,表现出奢华的生活。
  3. 万家烟火朝来静:早晨时,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宁静而美好。
  4. 九陌风光雨后新:雨后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街道上风景如画。
  5. 高燕翔飞惊紫绶:高飞的燕子让身穿紫绶的官员感到惊讶,体现了生活的活力。
  6. 余花点缀吒朱轮:盛开的花朵装点着华丽的车轮,展现出生活的美好。
  7. 问牛因得观民俗:诗人向牛询问,牛能见到的民间风俗。
  8. 不独嬉游惜令辰:不仅仅是游玩,也是在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觞玉醴”、“万家烟火”、“高燕翔飞”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金觞、玉醴象征奢华生活,燕子和花朵则象征生活的生机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间风俗的关注,同时对圣主的赞美与对社会和谐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觞:象征华美与奢华的生活。
  2. 玉醴:代表美酒,象征青春与欢乐。
  3. 烟火:体现了平民生活的温馨与宁静。
  4. 九陌:象征交通与交流的繁荣。
  5. 高燕:代表自然的活力与自由。
  6. 余花:象征美好的生活景象。
  7. :象征着朴实的民间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主”指的是哪个角色?
    A. 大臣
    B. 皇帝
    C. 农民
    D. 商人

  2. 诗中“万家烟火”主要描绘的是?
    A. 家庭的繁荣
    B. 早晨的宁静
    C. 战争的景象
    D.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的“紫绶”指代什么?
    A. 官员的标志
    B. 贵族的服饰
    C. 农民的工具
    D. 战士的武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国家与民生的关系。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活的赞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司马光则更多关注政治与民生的和谐。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司马光的代表作,反映其历史观与政治思想。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集,包含多位诗人的作品与风格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襄阳雪夜感怀 代人寄远 六言二首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长句四韵 杏园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因成十六韵 赠张祜 盆池 江南春 早春题真上人院(生天宝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豸字旁的字 包含讼的成语 望梅消渴 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流行性腮腺炎 厂字头的字 水母目虾 竖心旁的字 片长末技 篇籍 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左传 黑字旁的字 贵无常尊 折节读书 专程 尸鸠之平 歹字旁的字 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