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柳枝词十三首 其二

《柳枝词十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3:34:50

诗句

依依高树出宫墙,摇曳青丝百尺长。

愿与宣温万年树,年年岁岁奉君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4:50

原文展示:

依依高树出宫墙,
摇曳青丝百尺长。
愿与宣温万年树,
年年岁岁奉君王。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树木旁,依依而立,树木从宫墙之外伸出,
随风摇曳的青丝如百尺长。
我愿与这树木一起,伴随君王直到万年,
年年岁岁地侍奉在君王的身旁。

注释:

  • 依依:形容树木柔软低垂的样子,带有亲切的情感。
  • 高树:指高大的树木,象征着长寿与坚韧。
  • 摇曳:形容树枝在风中轻轻摆动的状态。
  • 青丝:指树木的枝叶,常用来比喻生命的活力。
  • 宣温:意为宣扬温暖,象征着君王的恩德与仁爱。
  • 奉君王:意指恭敬地侍奉君主,表达忠诚与奉献的情感。

典故解析:

“万年树”常用来比喻长久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在古代,树木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古人相信树木能够延续生命。因此,诗中愿与树同寿,有着对君主忠诚不渝的深情厚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政治上提倡中正之治,文学上推崇古文,诗词也颇具风格。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司马光担任宰相期间,正值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关注与对君王忠诚的体现,反映了他对权力、忠贞与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柳枝词十三首 其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司马光对君王的忠诚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高树”与“青丝”意象的运用,既传达了生命的延续,也象征着对君主的深情依恋。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忠诚之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政治的关注与对君主的忠贞。特别是“愿与宣温万年树,年年岁岁奉君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渴望,以及为君尽忠的执着。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对权力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依依高树出宫墙”:描绘了高大的树木在宫墙外,展现了一种生机与希望。
    • “摇曳青丝百尺长”:树枝随风摇摆,形象地表现了树木的生气与灵动。
    • “愿与宣温万年树”:表达了愿意与树同寿,传达了对君王的忠诚与祝愿。
    • “年年岁岁奉君王”:直白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心与奉献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长寿与忠诚的象征,暗示诗人愿意永远侍奉君主。
    • 拟人:树木的摇曳仿佛在向君王致意,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盼,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权力的理解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高树:象征长寿、坚韧与忠诚。
  • 青丝: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宫墙:象征权力与封闭的环境,暗示诗人对君权的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依依”主要形容什么?

    • A. 树木的高大
    • B. 树木柔软低垂的样子
    • C. 风的猛烈
    • D. 宫墙的厚重
  2. “愿与宣温万年树”中“宣温”意指什么?

    • A. 君王的仁爱
    • B. 树木的生长
    • C. 风的温暖
    • D. 诗人的心愿
  3. 整首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 A. 描述大自然的景色
    • B. 表达对君王的忠诚
    • C. 讽刺政治的腐败
    • D. 赞美个人的成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司马光的《柳枝词》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美好向往与对人事的深厚情感,但王维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离愁别绪,而司马光则强调对君王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期盼。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资治通鉴》
  3.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台城路 韬光庵图 台城路 城南仁王寺散步 台城路 题汉宫花 台城路 新柳,和浣香韵 台城路 其三 寿傅浣叔七十 台城路 闲庭寂寂,春光暮矣,旧恨新愁殊不禁,枨触于怀也 台城路 台城路(寄弁阳翁) 台城路三首 其一 台城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歹字旁的字 甘言媚词 言重九鼎 户字头的字 知小谋大 噤若寒蝉 良蜩 挥霍谈笑 克字旁的字 塱完 火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译名 破罐破摔 战斗转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