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0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07:32
细雨迎寒秋已近,双桨泛轻舠。
人醉花边十二桥,暮暮更朝朝。
月晓风清情脉脉,珠露透冰绡。
红藕香中碧玉箫,歌一曲助花娇。
细雨迎来寒冷的秋天已经临近,轻轻的船桨在水面上划动。
游人醉心于花边的十二座桥,每天的黄昏与清晨都在流连。
月明风清之际,情意绵绵,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红色的荷花散发着香气,碧玉色的箫声悠扬,唱一曲来助兴花儿更加妩媚。
诗中提到的“十二桥”,可能指的是古代名桥,象征着美丽的景致和游玩的乐趣。荷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美丽的象征,常与爱情、清雅相联系。
俞庆曾(约1730-1799),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武陵春 湖上观荷》创作于清代的一个秋季,诗人或许身处水边,目睹了荷花的美丽景象。诗作反映了他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思。
《武陵春 湖上观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秋天的湖面与荷花,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细雨、轻舟、荷花与桥梁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诗的开头“细雨迎寒秋已近”便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展示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在这一背景下,诗人描绘了游人在湖边的悠闲生活,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诗中的“人醉花边十二桥”不仅描绘了迷人的景致,也象征着人们在美丽的自然中陶醉的心情。每一个“暮暮更朝朝”都在强调日复一日的美好循环,似乎在暗示生活的无常与珍贵。月明风清的时刻,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情感的深邃与细腻,珠露透过冰绡,呈现出一种清丽的意境。
最后的“红藕香中碧玉箫”则将音乐与花香融为一体,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能听见那悠扬的箫声与花香交织的画面。整首诗不仅画面美丽,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崇敬。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细节的珍视,以及在时光流转中对美好瞬间的感怀。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湖面与荷花,展现了宁静与美好,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欣喜交织的情感基调。
诗中“细雨迎寒秋已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双桨泛轻舠”中“轻舠”指的是什么?
诗人如何描绘夜晚的情景?
俞庆曾的《武陵春 湖上观荷》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是描绘自然与情感的佳作。前者表现了对秋天湖光山色的细腻观察,后者则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上都有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清新而愉悦,后者则更显孤独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