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歌

《踏歌》

时间: 2025-04-22 05:04:50

诗句

宴阕。

散津亭鼓吹扁舟发。

离魂黯、隐隐阳关彻。

更风愁雨细添凄切。

恨结。

叹良朋雅会轻离诀。

一年价、把酒风花月。

便山遥水远分吴越。

书倩雁,梦借蝶。

重相见、且把归期说。

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

总难如、前会时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5:04:50

踏歌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宴阕。散津亭鼓吹扁舟发。离魂黯隐隐阳关彻。更风愁雨细添凄切。恨结。叹良朋雅会轻离诀。一年价把酒风花月。便山遥水远分吴越。书倩雁,梦借蝶。重相见且把归期说。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总难如前会时节。


白话文翻译:

宴会结束,散去的鼓声与舟船在水面上渐渐远去。离别的愁绪如影随形,总是让人心中黯然。更何况,秋风细雨又添一层凄凉。心中惋惜,叹息良朋雅士轻易地分离。每年这时,我们都把酒欢庆风花月色。然而,山水遥远,已将我们隔在吴越两地。希望借雁传书,梦中借蝶相会。重聚之时,且来谈谈归期。只怕到那时,我们如浮萍般各自漂泊,再难如初见时的欢愉。


注释:

  • 宴阕: 宴会结束。
  • 散津亭: 指散去的船只或亭子,象征离别。
  • 阳关: 历史上著名的离别之地,常用来指代离别。
  • 细添凄切: 形容愁苦的情绪更加深沉。
  • 恨结: 表达对离别的不满与怨恨。
  • 良朋雅会: 指志趣相投的朋友聚会。

典故解析:

  • 阳关: 在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提到的地方,寓意离别。
  • 吴越: 指代中国东南的两个历史文化区域,常用于表达两地相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孟杰,号梅溪,宋代诗人,以词曲见长,尤以婉约派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友情、爱情以及离别的深切感受。

创作背景:
《踏歌》是在作者经历了多次离别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怀念,以及对离别之后孤独感的深切体会。


诗歌鉴赏:

《踏歌》作为朱敦儒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诗中描绘的离别场景,不仅仅是朋友间的分离,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作者通过“宴阕”、“散津亭”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同时,诗人用“书倩雁,梦借蝶”来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透出一丝温暖的希望。

整首诗的结构松散,自然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世界紧密结合,体现了一种“以景衬情”的艺术手法。诗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重聚的期盼,使得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宴阕。 - 表示宴会结束,带出离别的氛围。
  2. 散津亭鼓吹扁舟发。 - 船只散去,鼓声远去,象征离别的无奈。
  3. 离魂黯隐隐阳关彻。 - 形容离别的忧伤如影随形。
  4. 更风愁雨细添凄切。 - 风雨更添凄凉的情绪。
  5. 恨结。叹良朋雅会轻离诀。 - 表达对朋友轻易离别的怨恨。
  6. 一年价把酒风花月。 - 每年这时,我们都把酒庆祝。
  7. 便山遥水远分吴越。 - 形容两地相隔的遥远。
  8. 书倩雁,梦借蝶。 - 寄托相思于雁和蝶,表达对重聚的向往。
  9. 重相见且把归期说。 - 重聚时希望谈论归期。
  10. 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 - 担心再相见时的漂泊。
  11. 总难如前会时节。 - 直白地表达再无昔日欢聚的可能。

修辞手法:

  • 比喻: “书倩雁,梦借蝶”,比喻人们对相聚的渴望。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感伤,最终以对重聚的期待结尾,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宴会: 象征着欢乐与团聚。
  • 扁舟: 代表着离别与孤独。
  • 阳关: 典故,象征离别。
  • 雁与蝶: 寄托思念与期盼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离别地点是?

    • A. 阳关
    • B. 长安
    • C. 桃花源
    • D. 江南
  2. 诗人用什么生物来寄托对重聚的期望?

    • A. 鳥
    • B. 蝴蝶
    • C. 蜻蜓
    • D. 鱼
  3. 诗中提到的“良朋雅会”是指什么?

    • A. 朋友聚会
    • B. 家人聚会
    • C. 同事聚会
    • D. 陌生人聚会

答案:

  1. A. 阳关
  2. B. 蝴蝶
  3. A. 朋友聚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朱敦儒的《踏歌》和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涉及离别,但朱敦儒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更显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朱敦儒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踏歌》这首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僧 别韦郎中 春园家宴 寄李侍御 湖上对酒行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 郡南亭子宴(一作春宴) 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 代北州老翁答 官舍早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子字旁的字 刀锯之余 科差 疏讫 宵雨 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猫儿哭鼠 郊野 仁浆义粟 廾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长结尾的成语 百战不殆 缶字旁的字 轮焕 随行逐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