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2:12
原文展示:
郡南亭子宴(一作春宴) 张谓 〔唐代〕 亭子春城外,朱门向绿林。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漉酒迎山客,穿池集水禽。 白云常在眼,聊足慰人心。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城外,有一座亭子,红色的门对着绿色的树林。 柳枝因为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更加沉重,松树的颜色在烟雾中显得更深。 我们用过滤的酒迎接山中的客人,穿过池塘聚集水鸟。 白云常常出现在眼前,足以安慰人的心灵。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谓,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多,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城外亭子的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时节,诗人在城外的亭子中举行宴会,欣赏自然景色,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城外亭子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宁静。首联“亭子春城外,朱门向绿林”描绘了亭子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红色的门对着绿色的树林,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颔联“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通过对柳枝和松树的描写,展现了雨后自然的清新和朦胧的美感。颈联“漉酒迎山客,穿池集水禽”描绘了宴会的场景,过滤的酒迎接山中的客人,穿过池塘聚集水鸟,生活气息浓厚。尾联“白云常在眼,聊足慰人心”以白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白云常常出现在眼前,足以安慰人的心灵,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城外亭子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雨后自然的清新和朦胧的美感,以及对友人的热情款待和对自然的热爱。白云常常出现在眼前,足以安慰人的心灵,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朱门向绿林”中的“朱门”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贫穷 C. 战争 D. 疾病 答案:A
诗中“柳枝经雨重”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柳树在风中摇曳 B. 柳树在雨中显得沉重 C. 柳树在阳光下闪耀 D. 柳树在雪中静立 答案:B
诗中“白云常在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喜悦 C. 宁静 D. 愤怒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