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

时间: 2025-05-07 22:36:13

诗句

旌节临溪口,寒郊斗觉暄。

红亭移酒席,画鹢逗江村。

云带歌声飏,风飘舞袖翻。

花间催秉烛,川上欲黄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6:13

原文展示

旌节临溪口,寒郊斗觉暄。红亭移酒席,画鹢逗江村。云带歌声飏,风飘舞袖翻。花间催秉烛,川上欲黄昏。

白话文翻译

旌旗和节杖来到了溪口,寒冷的郊外突然感到温暖。红色的亭子移动了酒席,画着鹢鸟的船只逗留在江边的村庄。云彩似乎带着歌声飘扬,风儿吹动着舞者的袖子翻飞。花丛中催促着点燃蜡烛,河岸上即将迎来黄昏。

注释

  • 旌节: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仪仗,这里指官员的到来。
  • 斗觉暄:突然感到温暖。
  • 红亭:红色的亭子,指宴会的场所。
  • 画鹢:鹢是一种水鸟,画鹢指装饰有鹢鸟图案的船。
  • :飘扬。
  • 秉烛:点燃蜡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宴会场景。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官员在浣花溪边举行宴会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宴会的欢乐气氛和春天的生机。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早春的浣花溪为背景,描绘了一场官员的宴会。诗中,“旌节临溪口”和“寒郊斗觉暄”开篇即点明了宴会的地点和季节,同时也暗示了官员的到来给寒冷的郊外带来了温暖。随后的“红亭移酒席,画鹢逗江村”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具体场景,红色的亭子和装饰华丽的船只,增添了宴会的喜庆气氛。诗的后半部分,“云带歌声飏,风飘舞袖翻”和“花间催秉烛,川上欲黄昏”则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如云彩、风、花和黄昏,来烘托宴会的欢乐和春天的生机。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饱满,展现了唐代宴会的盛况和春天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旌节临溪口,寒郊斗觉暄:官员的到来使得寒冷的郊外突然感到温暖。
  2. 红亭移酒席,画鹢逗江村:宴会的场所移动到了红色的亭子,装饰华丽的船只停留在江边的村庄。
  3. 云带歌声飏,风飘舞袖翻:云彩似乎带着歌声飘扬,风儿吹动着舞者的袖子翻飞。
  4. 花间催秉烛,川上欲黄昏:花丛中催促着点燃蜡烛,河岸上即将迎来黄昏。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云带歌声飏”,将云彩拟人化,仿佛云彩带着歌声飘扬。
  • 对仗:如“红亭移酒席,画鹢逗江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时节的宴会场景,表达了宴会的欢乐气氛和春天的生机,同时也展现了官员的到来给寒冷的郊外带来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节:官员的仪仗,象征着权威和尊贵。
  • 红亭:宴会的场所,象征着喜庆和热闹。
  • 画鹢:装饰华丽的船只,象征着宴会的奢华。
  • 云带歌声:云彩带着歌声飘扬,象征着宴会的欢乐。
  • 风飘舞袖:风儿吹动着舞者的袖子翻飞,象征着宴会的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旌节临溪口”中的“旌节”指的是什么? A. 官员的仪仗 B. 节日的装饰 C. 船只的装饰 D. 亭子的装饰

  2. 诗中“红亭移酒席”中的“红亭”象征着什么? A. 喜庆和热闹 B. 寒冷和孤寂 C. 悲伤和忧愁 D. 平静和安宁

  3. 诗中“云带歌声飏”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宴会的欢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秋天的美景。

诗词对比

  • 张谓的《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宴会的欢乐,但张谓的诗更注重场景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三百首优秀诗作,是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读本。

相关查询

贺新郎五首 其四 贺新郎 贺新郎 李云欲和,先用前韵 贺新郎 七夕感怀再用前韵 贺新郎 其十七 和方虎灯下菊应 贺新郎 汴京中秋月下感怀兼忆三弟纬云表弟南耕暨一二金陵省试亲友 贺新郎 其一 怀陈其年 贺新郎 陈架阁家盆藕间岁复开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二十六 贺新郎·月夜集友人寓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从儿 殉国 鼻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福宇 游辞巧饰 疋字旁的字 叽叽咕咕 欺忽 包含裙的词语有哪些 踏踏实实 消损白日 釆字旁的字 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体知照 一谷不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