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14
《刈稻了咏怀》
作者:杜甫 〔唐代〕
稻穫空云水,川平对石门。
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
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这首诗描绘了丰收的季节,稻谷成熟,空中云淡水清,河川平静,石门静立。寒风中树木稀疏,旭日照耀下,村里的鸡和猪都散开了。野外的哭声初次传来,似乎是战斗的消息,樵夫的歌声从村庄传出,却又显得那么遥远。无家可归的人在此刻问起消息,却只能感叹天地间的无常。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甫的晚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诗中描绘的稻穫情景与作者的内心感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故乡和家庭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无奈。
《刈稻了咏怀》展现了杜甫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观察。开篇两句描绘了丰收的季节,稻谷成熟,水面清澈,给人以宁静的美感。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寒风与疏落的树木隐含着秋冬的萧瑟,旭日的光辉照耀着村庄,却不掩战争带来的悲痛。诗中“野哭初闻战”一句,直接点出了时代背景下的动荡,令人心生寒意。樵夫的歌声在此时显得格外苍凉,传递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结尾的“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更是将个人的失落与国家的动乱相结合,表现了杜甫作为一个流亡者的彷徨与无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反映了杜甫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感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丰收与战争的对比,表达了杜甫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稻穫空云水”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无家问消息”中的“无家”指的是什么?
A. 有房子
B. 无家可归
C. 远方的家
D. 乡村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丰收的喜悦
B. 对战争的忧虑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