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15
原文展示: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杜甫
漾舟千山内,日入泊枉渚。
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
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
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
中夜怀友朋,乾坤此深阻。
浩荡前后间,佳期付荆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青溪驿的情景。诗人坐船在群山中漂流,夕阳西下,停泊在一个小岛上。我本是一个漂泊不定的人,如今又身处何方呢?在石根旁的青枫林中,猿猴和鸟儿聚集在一起。月光明亮,游子独自安静,却因惧怕老虎而不敢言语。夜深人静,我思念着朋友,天地间的距离让人感到阻隔。浩荡的时间在我身边流逝,佳期却留给了遥远的荆楚。
注释:
- 漾舟:摇曳的船只。
- 千山内:形容山峦重叠,环绕四周。
- 泊:停泊。
- 枉渚:小岛,形容恰好停靠在此。
- 飘飘:形容漂泊不定的状态。
- 猿鸟聚俦侣:猿猴和鸟儿成群结伴。
- 畏虎:害怕老虎。
- 不得语:无法开口,形容心中恐惧。
- 乾坤:天地,宇宙。
- 佳期:美好的相聚时刻。
- 荆楚:指楚地,古代的荆州和楚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是杜甫在旅途中写给好友张员外的诗作。诗中反映了诗人漂泊的生活,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对友情和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者在青溪驿的情景。开篇用“漾舟千山内”展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既有自然的美丽景象,又突显了旅途的艰辛。随着日落,诗人的心境也逐渐沉重。第二联通过对“我生本飘飘”的自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漂泊命运的反思,进一步引申出对归属的渴望。
在月明之夜,诗人以“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描绘了孤独的心理状态,既有对自然的宁静感受,也流露出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最后两联则表达了对友朋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际关系在困境中的脆弱和珍贵。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传递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杜甫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使这首诗成为了表达孤独与思念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漾舟千山内:描绘舟船在重重山峦中的情景,暗示作者漂泊的状态。
- 日入泊枉渚:夕阳西下,船只停泊在小岛上,暗示了一种安静的氛围。
- 我生本飘飘:诗人自述一生漂泊的经历,表达出内心的无奈。
- 今复在何许:对自己此刻所处的地方产生疑惑与迷茫。
- 石根青枫林:描写周围自然环境,增加了诗的意境。
- 猿鸟聚俦侣:自然界的生物在一起,形成热闹的景象,反衬诗人的孤独。
- 月明游子静:月光明亮,游子却显得孤单。
- 畏虎不得语:因惧怕而无法言语,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 中夜怀友朋:在深夜思念朋友,表露出内心的孤独感。
- 乾坤此深阻:天地辽阔,彼此间的隔阂让人感到无奈。
- 浩荡前后间:时间的流逝,反映出无情的现实。
- 佳期付荆楚:美好的相聚时光却留在了遥远的地方,表达对友谊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飘飘”形容漂泊不定的状态,生动形象。
- 对仗:如“浩荡前后间,佳期付荆楚”,形成整齐的节奏。
- 拟人:如“月明游子静”,将月光与游子的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带给人们的困惑与孤独。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诗人传达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归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漂泊与流动,代表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 山:象征着高远与隔阂,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月:象征着宁静与孤独,映射诗人的内心情感。
- 虎:象征着危险与恐惧,暗示生存环境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诗中提到的“佳期付荆楚”指的是什么?
- A) 一场盛宴
- B) 朋友相聚的时光
- C) 诗人的归乡
- D) 一次旅行
-
“我生本飘飘”的意思是:
- A) 我生来就富有
- B) 我一生都在漂泊
- C) 我生来就快乐
- D) 我一生都在追求名利
答案:
- B) 杜甫
- B) 朋友相聚的时光
- B) 我一生都在漂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反映了社会动荡的背景。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与对友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个人的豪情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