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1:32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三白鹘屏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双睛射空眼角耸,
筋爪入节韝绦垂。
翅排霜刀毛缀甲,
雪色愁突秋云披。
当时始得不知价,
朝发海东夕九嶷。
世为奇俊玩不足,
夺质移神归画师。
而今推尚深堂上,
燕雀屏绝宁来窥。
画师黄荃出西蜀,
成都范君能具知。
范云荃笔不取次,自养鹰鸇观所宜。
毰毛植立各有态,
剜奇剔怪乃肯为。
寻常饲鹰多捕鼠,
捕鼠往往驱其儿。
其儿长大好飞走,
其孙卖鼠迭又衰。
范君语此亦有味,
欲戒近习无他移。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白鹘的形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它的特征与个性。诗中提到白鹘的眼神锐利,爪子有力,翅膀如刀般锋利,白色的羽毛与秋云相映成趣。起初,诗人对这种鸟并不知其珍贵,早上在海东出发,晚上就到达了九嶷山。世人对于这种奇特的鸟儿并没有太多的欣赏,反而更倾向于将它的神韵转移到画家那里。如今天下推崇的都是那些在深堂中安静观赏的燕雀,谁还会去关注这些奇鸟呢?画家黄荃来自西蜀,成都的范君对此很有见地。范君说黄荃的画笔不会轻易下笔,他会养鹰鸇来观察。每一种鸟都有其独特的姿态,只有那些奇特的才愿意为之刻画。通常人们饲养鹰是为了捕鼠,但捕鼠往往会影响到鹰的后代。鹰的后代长大后会飞走,后代又因为卖鼠而逐渐衰落。范君对此也有感悟,劝诫大家要警惕近习的影响。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文和诗词。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闻名,尤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与动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对鹰鸇等猛禽的观察与思考有关。他通过白鹘的形象,反映了对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珍稀事物的欣赏与对平庸的反思。
梅尧臣的《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三白鹘屏》是一首优美而深刻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白鹘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这种猛禽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诗的前半部分,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白鹘的形象,利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视觉描写,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白鹘的威武和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这种珍稀鸟类的珍视。
然而,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开始反思当今对这种奇特生物的忽视,表达了对艺术创作中“夺质移神”的不满。通过引入画家黄荃和范君的讨论,诗人强调了观察和理解自然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商业化、功利化倾向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在内容上,不仅仅是对白鹘的赞美,更深入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鹘的形象,探讨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反映了对珍稀物种的珍视和对当代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对世人的审美观念提出了质疑,倡导人们应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自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画师是谁?
诗人对白鹘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燕雀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