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即目

《即目》

时间: 2025-05-07 22:33:17

诗句

偶然看树过平桥,老尽墙边杞朮苗。

不分蛛丝与蜗壳,也随残照集芳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3:17

原文展示:

偶然看树过平桥,
老尽墙边杞朮苗。
不分蛛丝与蜗壳,
也随残照集芳条。

白话文翻译:

偶尔看到树木在平桥上,
墙边的杞和朮苗已经老去。
不分清楚蛛丝和蜗壳,
也随夕阳的余晖聚集在芳草上。

注释:

  • :一种植物,通常指杞子,可以食用或入药。
  • :指白朮,常用于中药,具有健脾的功效。
  • 蛛丝:蜘蛛织的丝,形状轻盈细长。
  • 蜗壳:蜗牛的壳,通常是卷曲的形状。
  • 残照:夕阳的余晖,指晚上的光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

《即目》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偶然间看到自然的景象,唤起了对时光流逝与生命变迁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象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即目》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诗的开头“偶然看树过平桥”,自然的画面瞬间展现在眼前,诗人通过“偶然”二字传达出一种随意和自在的态度,似乎在说生活中的美好常常出现在不经意间。接着“老尽墙边杞朮苗”,则通过对植物生长的观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

诗的后两句“不分蛛丝与蜗壳,也随残照集芳条”,将自然界的细微之处与日落时分的宁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这种细致的观察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在光与影的交错中,诗人似乎在传达一种哲理: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细节,往往蕴藏着深刻的意义。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尊重。通过对日常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时间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然看树过平桥: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树木生长于平桥旁,表现了一种随意的生活态度。
  2. 老尽墙边杞朮苗:墙边的杞子和朮苗已经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3. 不分蛛丝与蜗壳:诗人将蛛丝与蜗壳混为一谈,说明他在观察细微事物时的专注与投入。
  4. 也随残照集芳条:在夕阳的余晖下,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蛛丝与蜗壳的细腻与生活中的琐碎事物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拟人: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中“蛛丝与蜗壳”对“残照集芳条”,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细节的描绘,反映出生命的流逝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观察自然,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出一种宁静与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永恒。
  2. 杞朮: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3. 蛛丝:寓意生活中的细节与美好。
  4. 蜗壳:象征生命的庇护与脆弱性。
  5. 残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墙边植物是? A. 玫瑰
    B. 杞与朮
    C. 柳树
    D. 竹子

  2. 填空题:诗中“不分蛛丝与蜗壳”主要表现了诗人对____的观察。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残照”指的是白天的阳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自然细节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意境,表达内心的宁静。
  • 孟浩然《春晓》:以春天的生机勃勃为主题,展现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美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明皇览镜妃子剪鬟 书斋十咏·笔架 游密庵致明有喜雨诗次原韵 游北岩 有怀十首 同吴居安入开善四首 其一 游松庵 论俗十二首 寄题陈良臣颐轩四首 刘致中惠瓜 吊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雍容典雅 耳刀旁的字 投杼致惑 弋字旁的字 组丽 户字头的字 车载斗量 石字旁的字 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社会秩序 特立独行 啧巴 膺録 心安神定 执法如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