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吴歌·夏歌

《子夜吴歌·夏歌》

时间: 2025-04-26 15:33:07

子夜吴歌·夏歌

诗句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07

原文展示: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白话文翻译:

这湖面有三百里那么宽,荷花正盛开。
五月时节,西施在这里采摘荷花,人们看着她,心中如同在看“隘若耶”。
在月光未出之前,我就划船返回,归去越王的家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镜湖:形容湖水清澈如镜,宽广如镜。
  • 菡萏:指荷花,古代常用“菡萏”来称呼荷花。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吴国的绝世美女,常与美丽和荷花联系在一起。
  • 隘若耶:指“仿佛若有所隘”,表示一种情景的美丽和迷人。

典故解析:

  •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因其美貌而被用作政治工具,传说她采莲的场景被后人传颂。
  • 越王:指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国君,曾为吴国所败,后又复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作品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子夜吴歌·夏歌》创作于盛夏时节,反映了李白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借用西施的形象,表现出人们对美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子夜吴歌·夏歌》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引人入胜。开篇“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展现出一幅夏日湖畔的美丽画面,湖水清澈,荷花盛开,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着提到西施采莲的场景,李白巧妙地将美与美结合,用西施的形象来升华诗的意境,体现出对女性之美的赞美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归属感,尽管月亮尚未升起,但他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归去,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镜湖三百里”:描绘出湖面如镜,宽广的景象,给人以清澈宁静之感。
  2. “菡萏发荷花”:荷花盛开,象征着美好与生机。
  3. “五月西施采”:提到西施,暗示着美的存在与人们的欣赏。
  4. “人看隘若耶”:暗指看西施采莲的人们,心中感慨万千,仿佛景色美得如同名胜。
  5. “回舟不待月”:表现出急于归去的心情,月亮虽美,但不及归家的心急。
  6. “归去越王家”:归去故乡,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镜湖”比喻湖水的清澈,暗示着诗的清新自然。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整体结构更为和谐。
  • 意象:荷花、西施等意象相互交织,提升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美与人间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李白热烈奔放的个性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湖:象征宁静和纯净。
  • 荷花:象征美丽和生命的蓬勃。
  • 西施:象征美的化身,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镜湖”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循环
    • B. 宁静与纯净(正确答案)
    • C. 战争与和平
  2. “西施”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正确答案)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品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美的追求和对故土的思念(正确答案)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历史的探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另一首著名诗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早发白帝城》:同样表现出归家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子夜吴歌·夏歌》和杜甫的《春望》,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不同视角,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李白诗选》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柯子 次韵卫立礼春街蹋月 南柯子(苦雨) 南柯子(秀叔娶妇不令人知,) 瑞鹧鸪 瑞鹧鸪 出歌姬 瑞鹧鸪 瑞鹧鸪 瑞鹧鸪·临鸾常恁整妆梅 瑞鹧鸪 过杨柳渡 瑞鹧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字旁的字 款附 糹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美材 攒殴 坠溷飘茵 阐幽明微 同字框的字 情不自胜 过五关,斩六将 包含励的成语 隶字旁的字 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人胜处 首战告捷 单忧极瘁 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