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

《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

时间: 2025-04-29 00:54:26

诗句

神鼎一铸魑魅怖,法鼓四震波旬悲。

祖宗涵养天下气,留得此脉扶颠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54:26

原文展示:

神鼎一铸魑魅怖,法鼓四震波旬悲。
祖宗涵养天下气,留得此脉扶颠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希望。第一句“神鼎一铸魑魅怖”,意指神圣的鼎铸造出来的东西使得妖魔鬼怪感到恐惧;第二句“法鼓四震波旬悲”,描述法鼓的声响震动四方,让波旬(即恶魔)感到悲伤。接下来的两句“祖宗涵养天下气,留得此脉扶颠危”,强调祖宗的教养和气运依然在,能够支撑国家在危难中生存。

注释:

  • 神鼎:古代神圣的鼎,象征权威和神力。
  • 魑魅:古代传说中的妖怪,常用来比喻邪恶之物。
  • 法鼓:象征佛教的法则和教义的传播。
  • 波旬:佛教中的恶鬼,象征着邪恶与痛苦。
  • 涵养:培养、保留。
  • 扶颠危:扶持国家,渡过危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子明,号江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民众困苦,诗人以此表达对祖宗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意象和优美的辞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祖宗教诲的感怀。首句通过对“神鼎”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暗示着国家的根基与神圣感。而“魑魅怖”不仅仅是对邪恶的恐惧,更是一种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追求。接着,诗人引入“法鼓”的意象,代表着佛教的教义和社会的道德秩序,这种对道德的呼唤与对社会安定的期待相辅相成。

在后两句中,诗人强调了祖宗的教养对国家气运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与珍视。这种对历史的承接与对未来的寄托,使得整首诗不仅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怀,还透出一股强烈的责任感。诗人在表达忧虑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希望和信念,认为只要有祖宗的气运在,国家就能够渡过难关,走向光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神鼎一铸魑魅怖:神圣的鼎铸造时,妖魔鬼怪都感到恐惧,寓意国家权威强大。
  2. 法鼓四震波旬悲:法鼓震动四方,恶鬼波旬感到悲伤,象征着道德的力量压制邪恶。
  3. 祖宗涵养天下气:祖宗的教养和气运滋养了整个国家。
  4. 留得此脉扶颠危:保留这份气脉,能够在危难时刻支持国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神鼎比作国家的权威。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波旬描绘为感情丰富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戏剧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国家的命运和祖宗的德行展开,旨在表达对传统价值的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诗人呼唤人们珍视历史,传承文化,以应对现实的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鼎:象征国家的权威与神圣。
  • 法鼓:象征道德和正义的力量。
  • 魑魅:象征邪恶与恐怖。
  • 波旬:象征外部威胁与痛苦。
  • 祖宗:象征传统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神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权威
    • C. 罪恶
  2. “波旬”指代什么?

    • A. 幸福
    • B. 佛祖
    • C. 恶鬼
  3. 诗中提到的“法鼓”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道德
    • C. 财富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对比洪咨夔的《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强调传统与责任,后者则侧重于豪放与个体自由,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观念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洪咨夔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制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寺即中宗旧宅) 奉和拜洛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七搭八搭 一棍子打死 过五关 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理刑 焦害 一笔勾消 手字旁的字 特邀 伏首帖耳 足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揆情度理 氏字旁的字 占筮 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