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5:52
脱迹空门,致身台铉。
大计密谋,忠勤不倦。
滦京崇崇,王气所钟。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
隐退到佛门,投身于清静之地。
谋划宏伟的计策,忠诚勤勉不知疲倦。
滦京高耸入云,王的气势所倾向。
在家中安定政权,正是召公的功劳。
作者介绍:孙承恩,明代诗人,风格多样,以抒情和咏史见长,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历史动荡或政治变迁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如召公)的敬仰,寄托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这首诗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政治理想与对历史英杰的追忆。诗的开头通过“脱迹空门”的意象,表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追求一种清静的境界。接着,诗中提到“大计密谋,忠勤不倦”,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也暗示了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所需的努力与坚持。
“滦京崇崇,王气所钟”则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政治图景,表现了对国家兴盛的向往。最后,诗句“定鼎宅中,召公之功”更是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出了召公的智慧与功绩,象征着理想治理的实现。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历史智慧的赞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良好治理的向往与期盼。
诗词测试:
诗中“脱迹空门”指的是什么?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中的“召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孙承恩的这首诗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政治的理想描绘,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但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