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六 刘文正公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六 刘文正公》

时间: 2025-05-05 10:15:52

诗句

脱迹空门,致身台铉。

大计密谋,忠勤不倦。

滦京崇崇,王气所钟。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5:52

原文展示:

脱迹空门,致身台铉。
大计密谋,忠勤不倦。
滦京崇崇,王气所钟。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

白话文翻译:

隐退到佛门,投身于清静之地。
谋划宏伟的计策,忠诚勤勉不知疲倦。
滦京高耸入云,王的气势所倾向。
在家中安定政权,正是召公的功劳。

注释:

  • 脱迹:脱离世俗的生活,隐退。
  • 空门:指佛教的门徒,象征出世。
  • 致身:献身,投身。
  • 台铉:古代官职的名称,象征治理。
  • 大计密谋:指深远的计划与策略。
  • 忠勤:忠诚和勤奋。
  • 滦京:古代的地名,指的是朝廷或王都。
  • 崇崇:高耸的样子。
  • 王气:王者的气势。
  • 定鼎:安定政权,指建立稳固的统治。
  • 召公之功:指召公奭,周公的功绩,象征治理国家的智慧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承恩,明代诗人,风格多样,以抒情和咏史见长,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历史动荡或政治变迁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如召公)的敬仰,寄托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政治理想与对历史英杰的追忆。诗的开头通过“脱迹空门”的意象,表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追求一种清静的境界。接着,诗中提到“大计密谋,忠勤不倦”,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也暗示了在实现理想过程中所需的努力与坚持。

“滦京崇崇,王气所钟”则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政治图景,表现了对国家兴盛的向往。最后,诗句“定鼎宅中,召公之功”更是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出了召公的智慧与功绩,象征着理想治理的实现。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历史智慧的赞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脱迹空门,致身台铉”:表达了隐退世俗,投入清静生活的决心,意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 “大计密谋,忠勤不倦”:强调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需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 “滦京崇崇,王气所钟”:描绘出一个理想的国度,体现了对国家繁荣的向往。
    •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历史的回顾,强调治理国家成功的智慧与力量。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空门”比喻隐退的清静。
    • 对仗:如“忠勤不倦”与“定鼎宅中”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良好治理的向往与期盼。

意象分析:

  • 古代隐士:象征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
  • 王气:象征国家的权威与繁荣。
  • 召公:代表智慧的治理者,寄托了对贤明政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脱迹空门”指的是什么?

    • A. 追求世俗生活
    • B. 隐退到佛门
    • C. 从政
    • D. 旅行
  2.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中的“召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诸葛亮
    • C. 周公
    • D. 李白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孙承恩的这首诗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政治的理想描绘,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但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音 玉斗歌 渔父 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 小宴 吴门行 闻笛 上元上亭 红窗怨 翠屏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乘舆播越 包含珑的成语 水木清华 咔嚓 别论 兀字旁的字 临死不怯 破柱求奸 流金铄石 示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三风五气 业字旁的字 包含横的成语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漏开头的成语 练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