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金盏子 咏灯

《金盏子 咏灯》

时间: 2025-04-29 13:36:01

诗句

一盏红釭滟玉膏,鸳绡皱处偏凝。

春夜照梳头,莲筹杳、凄清牙蒜犀钉。

便教煎尽银荷,奈芳心耿耿。

敲翠竹、悄唤绿翘檐前,兰灯将暝。

唤遍无人应。

且独自、纤手靠妆台,挑凤胫。

宛转处,重思省。

当时风细人静。

曾偎璧带流苏,剔银釭潜等。

红裯冷,空对并蒂灯花,怎生相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6:01

原文展示:

金盏子 咏灯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一盏红釭滟玉膏,
鸳绡皱处偏凝。
春夜照梳头,
莲筹杳凄清牙蒜犀钉。
便教煎尽银荷,
奈芳心耿耿。
敲翠竹悄唤绿翘檐前,
兰灯将暝。
唤遍无人应。
且独自纤手靠妆台,
挑凤胫。
宛转处,重思省。
当时风细人静。
曾偎璧带流苏,
剔银釭潜等。
红裯冷,
空对并蒂灯花,
怎生相称。

白话文翻译:

一盏红色的灯光在玉膏中微微摇曳,
那鸳绡帷帐上皱褶的地方特别凝重。
春夜的灯光照着我梳头,
像莲花的筹码在幽暗中显得凄清。
即使把银色的荷花煎熬尽,
也难以解我那心中郁结的情感。
轻轻敲打翠竹,悄声唤来绿翘在檐前,
兰灯即将熄灭,
四下无人回应我的呼唤。
我独自纤手依在妆台,
挑着凤头钗。
在宛转的思绪中,重温往事。
当时微风细雨,四周静谧。
曾经依偎在带着流苏的璧上,
点亮银灯静静等待。
红色的裳子冷冷地,
空对并蒂的灯花,
这又如何能相称呢?

注释:

  • :光彩闪耀的样子。
  • 鸳绡:一种轻薄的绸缎,常用于窗帘或帷帐。
  • 莲筹:指莲花的筹码,这里用以喻指灯光。
  • 犀钉:犀牛的指甲,象征坚硬和清冷的感觉。
  • 银荷:用银色象征的荷花,寓意美好而清冷。
  • 翠竹:竹子,象征清新、宁静。
  • 绿翘:翘起的绿竹,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之感。
  • 流苏:装饰物,象征着美丽和柔情。

典故解析:

“并蒂灯花”寓意着相互依存的情感,象征着美好而又短暂的爱情。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花、灯等意象来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以擅长词、曲和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美景,情感丰富,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写于春夜,灯光映照下,诗人独自思念往昔,表达了对往日情感的缅怀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金盏子 咏灯》通过描绘灯光的细腻变化,展现了诗人在春夜的独处与思念。灯光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中“春夜照梳头”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柔和而又温暖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孤独感又让人心生惆怅。“便教煎尽银荷,奈芳心耿耿”一句,传达了心中无法释怀的情感。诗人通过轻声敲打翠竹,试图唤醒沉睡的记忆,却发现回响的只是无尽的寂静。这种对比,使得孤独感愈加深刻,读者能感受到那种无奈与渴望。

在“宛转处,重思省”中,诗人宛如在细腻的思绪中反复回味过去的点滴,细腻的情感流露无遗。最后以“红裯冷,空对并蒂灯花”收尾,情感达到高潮,既有美好的回忆,又充满了无奈的感叹。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细腻,是对春夜灯下孤独思念的深刻刻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盏红釭滟玉膏”:描写灯光如玉膏般温润,色泽鲜明。
  • “鸳绡皱处偏凝”:细腻描绘窗帘的褶皱,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凝重。
  • “春夜照梳头”:自然流露出一种温暖与宁静的氛围。
  • “莲筹杳凄”:用莲花的意象来渲染孤寂的情感。
  • “奈芳心耿耿”: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法释怀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灯光如玉膏”,将灯光比作玉膏,增加了温柔感。
  • 拟人:“悄唤绿翘”,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当时风细人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灯光为引子,描绘了春夜的孤独与思念,抒发了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温暖与希望,同时也承载着孤独。
  • 春夜: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孤独的情境下显得格外凄清。
  • 莲花:象征纯洁与美好,暗含着对过往情感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釭”象征着什么? A. 希望
    B. 孤独
    C. 温暖

  2. “春夜照梳头”中的“春夜”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机
    B. 孤独
    C. 宁静

  3. “宛转处,重思省”中的“重思”意味着什么? A. 回忆过去
    B. 忘记一切
    C. 期待未来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对灯的细腻描写。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对月光的抒怀。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李清照: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孤独情感的细腻描写。陈维崧通过灯光和春夜的意象来表达思念,而李清照则通过月色与春风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情感世界》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秋窗夜课风雨鸣檐百端交集凄然成咏 其二 秋窗夜课风雨鸣檐百端交集凄然成咏 其一 俞将军引 梅花庵 阳景三绝 甲子兰记 其一 九日同绍簏瓶山玉川登巽山阻雨暂憩郭氏庄 送金照宇 送雷贞一游南雍 端阳偕监中诸同年游满井次韵荅赠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母字旁的字 楷书万字怎么写?万字楷书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 起化 駚稳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目瞪舌彊 龙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洋垃圾 林字笔画顺序详解_林字的笔顺规则 页字旁的字 稠迭连绵 黹字旁的字 汛口 逾墙越舍 成败荣枯 日字开头的诗句大全 | 日字开头的经典诗句精选 包含士的词语有哪些 婉言谢绝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