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6:01
金盏子 咏灯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一盏红釭滟玉膏,
鸳绡皱处偏凝。
春夜照梳头,
莲筹杳凄清牙蒜犀钉。
便教煎尽银荷,
奈芳心耿耿。
敲翠竹悄唤绿翘檐前,
兰灯将暝。
唤遍无人应。
且独自纤手靠妆台,
挑凤胫。
宛转处,重思省。
当时风细人静。
曾偎璧带流苏,
剔银釭潜等。
红裯冷,
空对并蒂灯花,
怎生相称。
一盏红色的灯光在玉膏中微微摇曳,
那鸳绡帷帐上皱褶的地方特别凝重。
春夜的灯光照着我梳头,
像莲花的筹码在幽暗中显得凄清。
即使把银色的荷花煎熬尽,
也难以解我那心中郁结的情感。
轻轻敲打翠竹,悄声唤来绿翘在檐前,
兰灯即将熄灭,
四下无人回应我的呼唤。
我独自纤手依在妆台,
挑着凤头钗。
在宛转的思绪中,重温往事。
当时微风细雨,四周静谧。
曾经依偎在带着流苏的璧上,
点亮银灯静静等待。
红色的裳子冷冷地,
空对并蒂的灯花,
这又如何能相称呢?
“并蒂灯花”寓意着相互依存的情感,象征着美好而又短暂的爱情。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花、灯等意象来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以擅长词、曲和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美景,情感丰富,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写于春夜,灯光映照下,诗人独自思念往昔,表达了对往日情感的缅怀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
《金盏子 咏灯》通过描绘灯光的细腻变化,展现了诗人在春夜的独处与思念。灯光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中“春夜照梳头”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柔和而又温暖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孤独感又让人心生惆怅。“便教煎尽银荷,奈芳心耿耿”一句,传达了心中无法释怀的情感。诗人通过轻声敲打翠竹,试图唤醒沉睡的记忆,却发现回响的只是无尽的寂静。这种对比,使得孤独感愈加深刻,读者能感受到那种无奈与渴望。
在“宛转处,重思省”中,诗人宛如在细腻的思绪中反复回味过去的点滴,细腻的情感流露无遗。最后以“红裯冷,空对并蒂灯花”收尾,情感达到高潮,既有美好的回忆,又充满了无奈的感叹。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细腻,是对春夜灯下孤独思念的深刻刻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灯光为引子,描绘了春夜的孤独与思念,抒发了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釭”象征着什么?
A. 希望
B. 孤独
C. 温暖
“春夜照梳头”中的“春夜”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机
B. 孤独
C. 宁静
“宛转处,重思省”中的“重思”意味着什么?
A. 回忆过去
B. 忘记一切
C. 期待未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