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暮春

《暮春》

时间: 2025-05-04 13:25:02

诗句

北山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25:02

原文展示

暮春
北山吹雨送残春,
南涧朝来绿映人。
昨日杏花浑不见,
故应随水到江滨。

白话文翻译

在北山上,细雨纷飞,送走了残留的春天;早晨,南边的小溪水流淌,绿意映照着人影。昨天的杏花已经看不见了,想必它们随着流水,飘到了江边。

注释

  • 北山:指北面的山,山上吹来的雨。
  • 残春:春天的最后阶段,春意渐去。
  • 南涧:南边的溪流。
  • 映人:照映着路过的人。
  • 杏花:指春天盛开的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浑不见:完全看不见。
  • 故应:所以应该,推测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著称,主张新法,提倡实用主义。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春末夏初,诗中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暮春》是一首描绘春末夏初转瞬即逝之美的诗作。诗的开头“北山吹雨送残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北山的雨水仿佛在为即将离去的春天送行,雨声中带着春天的余音,给人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而“南涧朝来绿映人”,则描绘了春天最后的绿意,溪水的流动中映照出人影,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

接下来的两句“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逝去。杏花的消逝不仅是春天的瞬间,更象征着生命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杏花的凋零让人感到惋惜,而它们随着水流飘向江边,给人一种无奈和思考的空间。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山吹雨送残春:北山上细雨飘洒,仿佛是在为即将结束的春天送行。
  2. 南涧朝来绿映人:早晨南边的小溪流淌,绿意映照出路过的人,展现了生机和希望。
  3. 昨日杏花浑不见:昨天的杏花已经完全看不见,暗示春天的美好一去不复返。
  4. 故应随水到江滨:杏花应该是随着溪水漂流到了江边,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逝去比作杏花的消失,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 拟人:雨和水似乎有情感,能够送别春天,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形成了“北山”与“南涧”的对照,展现了空间的变化。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展现了王安石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山:象征着静谧和孤寂。
  • :代表着春天的柔情和变化无常。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江滨:代表着生命的流逝和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个季节的结束?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2. “昨日杏花浑不见”中的“浑”字意思是?
    A. 完全
    B. 一部分
    C. 轻微

  3. 诗中提到的“南涧”指的是?
    A. 北边的溪流
    B. 东边的河流
    C. 南边的小溪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王安石的《暮春》更侧重于对春天逝去的感伤,而李白的诗则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壮志。两首诗虽同样描绘了春天的场景,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展示了不同诗人的人生观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的意象与主题》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习齐先生扇上尽 题王立章云山卷 题唐圉人调马图 题沈华溪诗集 题扇上画 题扇上画 题扇上画 题山水扇 题山水扇 题秋墉小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鼎开头的成语 黍字旁的字 口角锋芒 大字旁的字 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轶闻遗事 强死赖活 工字旁的字 浮云惊龙 青使 兼包 蜜蜜甜 儿女成行 疋字旁的字 金阁 重点论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