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1:07
褰帘听秋信,晚傍竹声归。
多故堪伤骨,孤峰好拂衣。
梧桐凋绿尽,菡萏堕红稀。
却恐吾形影,嫌心与口违。
轻轻拉开帘子,聆听秋天的声音,傍晚时分伴着竹子声归家。
多年的遭遇令人心痛,孤独的山峰恰好拂动衣袖。
梧桐树叶已经凋零,荷花的红色也变得稀少。
唯恐我自己的形影,心中所想与口中所言不一致。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名清,字公愚,号齐己,晚号“云峰”。他以诗歌、散文闻名,尤其擅长五言绝句。齐己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季,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与伤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但同时也带来了凋零和离别的悲凉,诗人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自身的孤独与无奈。
《惊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气息与个人的内心感受。开头“褰帘听秋信”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静谧的氛围,轻拉帘子,聆听秋天的声音,仿佛可以感受到秋风拂面的凉意与萧瑟。接着,诗人用“晚傍竹声归”描绘了归家的场景,竹声的清脆与秋天的沉寂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孤独的气息。
“多故堪伤骨,孤峰好拂衣”中,诗人将个人的遭遇与孤独的峰峦相结合,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痛苦。孤峰的意象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心境的象征。接下来的“梧桐凋绿尽,菡萏堕红稀”则用季节的变迁暗示人生的无常,梧桐的凋零和荷花的稀少都在提醒诗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结尾部分“却恐吾形影,嫌心与口违”更是将诗人的内心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形影相随,却又因内心的挣扎而感到不安,最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孤独感。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融,描绘了一个人面对秋天的思索与感伤,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褰帘”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孤峰”象征什么?
“心与口违”表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