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2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2:28
半幅古潺颜,看来心意闲。
何须寻鸟道,即此出人间。
巘暮疑啼狖,松深认掩关。
知君远相惠,免我忆归山。
这幅古老的山水画,展现出宁静的心境。
何必要去寻找鸟儿的栖息之地,眼前的景色就可以让我超脱尘世。
傍晚的山巅,似乎传来猿猴的啼叫,松林深处,仿佛隐匿着山门。
我知道你在远方送来关心,因此不必让我想念回归山林的日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山水意象、鸟道和猿啼,反映了道家隐逸的思想。唐代时,许多诗人受到自然的启发,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齐己(779-853),唐代诗人,号广陵,字惟昙。齐己是晚唐著名的僧人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禅宗思想,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淡泊。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渴望逃离,寻找心灵的宁静。齐己通过山水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淡然态度。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深切感受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开篇“半幅古潺颜”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古朴的意境,仿佛一幅安静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令人心境宁静。而“何须寻鸟道,即此出人间”则表达出诗人对寻求内心安宁的直接感受,似乎不需要去寻找他处的桃花源,眼前的景色已足以令他超然于世俗之外。接下来的“巘暮疑啼狖,松深认掩关”描绘了傍晚山中的幽静,猿啼的声音响起,松林深处的隐秘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知君远相惠,免我忆归山”则流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与关心,虽身处异地,心中却因友谊而感到温暖,减轻了对归山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人世纷扰的超脱,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纷扰的人世中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安慰。通过与友人的情谊,诗人感受到了内心的温暖,减轻了对山林归隐生活的思念。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世的淡泊,体现了道家哲学的影响。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何须寻鸟道,即此出人间”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中提到的“狖”是指什么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