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5:43
细雨未成霖,垂帘但觉阴。
唯看上砌湿,不遣入檐深。
度隙沾霜简,因风润绮琴。
须移户外屦,檐溜夜相侵。
细细的雨丝尚未汇成大雨,垂下的帘子让人感到阴沉。
只见上面的台阶湿润,不让雨水进入深深的屋檐。
雨水透过缝隙滴落在书简上,借风轻拂湿润了雅致的琴。
必须把鞋子移到户外,屋檐的水滴在夜里不断侵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
作者介绍:
包何,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描绘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的某个细雨绵绵的日子,诗人身处裴端公使院,借助窗帘和雨水描绘出一种朦胧的心境,反映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裴端公使院,赋得隔帘见春雨》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雨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景象的独特理解。全诗由四句组成,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展现了细雨的轻柔与阴暗的氛围。开头两句“细雨未成霖,垂帘但觉阴”,描绘出细雨尚未形成大雨,窗帘垂落的阴沉感,营造出一种愁闷的气氛。而“唯看上砌湿,不遣入檐深”则展现了对周遭环境的关注,细雨虽未侵入深处,但已让台阶湿润,显示出雨的渗透力。
接下来的句子“度隙沾霜简,因风润绮琴”则引入了内心世界的感受,雨水透过缝隙滴落在书简上,借风轻拂湿润了琴,诗人通过雨水的润泽暗示着思绪的流动与创作的灵感。最后一句“须移户外屦,檐溜夜相侵”则表达了夜间雨水的侵袭感,给人一种迫在眉睫的紧迫感,仿佛在提醒人们要面对生活的变化。
整体来看,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细致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这种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景,又有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雨描绘出一种朦胧而愁苦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景象中所感受到的内心波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细雨”象征什么?
诗中“檐溜夜相侵”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