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时间: 2025-05-07 16:24:22

诗句

郎官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

几处折花惊蝶梦,

数家留叶待蚕眠。

藤垂宛地萦珠履,泉迸侵阶浸绿钱。

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含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24:22

原文展示:

郎官休浣怜迟日,
野老欢娱为有年。
几处折花惊蝶梦,
数家留叶待蚕眠。
藤垂宛地萦珠履,
泉迸侵阶浸绿钱。
直到闭关朝谒去,
莺声不散柳含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东郊景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写道,郎官(即官员)在春日的阳光下懒于浣洗衣物,老农则因春天的到来而欢喜。几处折花的地方让梦中的蝴蝶惊飞,几家留下的树叶则在等待蚕的入眠。藤蔓垂下,恰似地面上环绕的珠履,泉水涌出,湿润了阶梯,像绿色的铜钱。待到闭关去朝见君主时,黄莺的歌声依旧在耳边回荡,柳树也似乎含着烟雾,令人陶醉。

注释:

  • 郎官:指朝廷官员,后这里隐喻官场生活。
  • :洗涤。
  • 野老:乡村的老人。
  • 折花:采花,暗示春日的美好。
  • 留叶:留住树叶,意指等待蚕的生长。
  • 藤垂:藤蔓下垂,形态优美。
  • 珠履:形容用珠子装饰的鞋子。
  • 侵阶:侵入台阶,指泉水流动的景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莺声不散柳含烟”可能与古代文人对春天的喜爱有关,春天是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季节,常常被用来象征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包何,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日的某个闲暇时刻创作,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东郊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开头两句描绘了官员与乡村老人对春日的不同态度,前者因忙于政务而无暇顾及美景,后者则因春天的到来而欢欣鼓舞。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折花、留叶等细节,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和乡村的恬淡生活。诗中使用的“藤垂宛地”和“泉迸侵阶”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传达了一种舒适惬意的生活氛围。最后两句通过莺声与柳烟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却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对比官员与乡村老人,前者因繁忙而无暇享受春日,后者因春天而欢喜。
    • 第三、四句:通过折花与留叶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期待。
    • 第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藤蔓和泉水的形象生动。
    • 第七、八句:表达了闭关朝谒的情景,同时留有对春天的眷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履”形容优雅的鞋子。
    • 拟人:如“莺声不散”,让声音具有人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比。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好与生命力。
  • :象征自由与幸福。
  • :象征自然的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 :象征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滋养。
  • :象征春天的声音与生机。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郎官”指的是:
      • A. 乡村老人
      • B. 朝廷官员
      • C. 农夫
    2. 诗中“藤垂宛地”意指:
      • A. 藤蔓的优美
      • B. 藤蔓的枯萎
      • C. 藤蔓的高耸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诗词对比

    • 包何的《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自然的美,但包何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乡村的生活,而王维则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閒中寓意 和许郢州中秋玩月 奉和于先生韵 倦后偶成 往山下石岩醉卧成诗三首 其一 閒居即事 张莱溪学宪过访留酌 元日陈我度侍御枉顾赋谢 登淮上楼有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荒人 七棱八瓣 状元令 干字旁的字 双修福慧 阿保之功 骖鸾驭鹤 自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佛罗伦萨 游辞浮说 子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昭星 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奢的成语 包含录的词语有哪些 繁文末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