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5:33
谒余忠宣公墓
作者: 彭玉麟 〔清代〕
英风凛冽赤心存,
皖伯台前庙貌尊。
七载孤城余战血,
千秋祀典慰忠魂。
寒森墓道松楸老,
声咽江流草木昏。
请向大观亭畔看,
一池清洁水常温。
这首诗表达了对余忠宣公的缅怀与敬仰。开头提到他的英勇气概和赤诚的心志,接着描绘了庙宇的庄严和历史的沉重。提到在孤城中七年的战斗留下的鲜血,以及千秋祀典所给予忠魂的安慰。最后描绘了墓道的寒森以及江流的哀伤,结尾则希望大家去大观亭旁边看看那一池清澈常温的水,寓意着忠烈之士的精神永存。
作者介绍:彭玉麟(1820—1890),字仲明,号澄庵,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的军事将领和诗人。他在晚清时期曾多次参与镇压叛乱,深受朝廷器重,诗作多反映家国情怀与历史沉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彭玉麟对余忠宣公墓的拜谒之际,表达了对忠臣的哀悼以及对家国历史的深思。余忠宣公是清朝的著名忠臣,彭玉麟通过这首诗抒发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感,以及对忠烈精神的敬仰。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尊敬与怀念。从开头的“英风凛冽”到结尾的“清洁水常温”,诗中贯穿着一种悲壮而又清晰的情感。通过对余忠宣公的描述,作者不仅展示了其英勇和忠诚,也抒发了对逝去历史的惋惜。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寒森墓道”“声咽江流”等,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庄严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和忠魂的呼唤。同时,最后一句“请向大观亭畔看,一池清洁水常温”,则以水的清澈常温象征忠诚之心的永恒,令人深思。
整首诗不仅在情感上引人共鸣,也在语言上展现了清代诗词的传统美。彭玉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余忠宣公的追悼,表达了对忠诚、英勇精神的敬仰,体现了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皖伯”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余忠宣公
B. 彭玉麟
C. 朱元璋
“声咽江流草木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忧虑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忠诚与家国情怀
C. 生活琐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作品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对忠诚、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