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58
《闲居寄包何》
作者:钱起 〔唐代〕
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
种药幽不浅,杜门喧自忘。
林眠多晓梦,鸦散惊初阳。
片雪幽云至,回风邻果香。
佳期碧天末,惆怅紫兰芳。
放弃名利便可隐居,何必再去沧浪之畔。
种植药草虽在幽静,关上门来喧嚣自会忘却。
在林中安眠多做晨梦,乌鸦散去惊醒初阳。
片片白雪在幽云中降临,回风送来邻家的果香。
美好的时光在碧空尽头,惆怅的是那紫兰的芳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钱起,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30年,以五言诗著称,作品中常表现隐逸生活及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逃避纷纷扰扰的世俗生活。
《闲居寄包何》是一首反映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开头两句“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表明诗人对名利的厌倦,选择隐居生活的坚定意志。这种态度在唐代文人中尤为常见,反映了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接下来的“种药幽不浅,杜门喧自忘”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细节:种植药草,关门不问世事,体现了诗人心中那份静谧与安宁。诗中“林眠多晓梦,鸦散惊初阳”则通过晨梦与乌鸦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佳期碧天末,惆怅紫兰芳”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尽管隐居生活让人享受宁静,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兰花香气的留恋,暗示着诗人内心对世俗生活的牵挂与思考。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惆怅,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体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深厚底蕴。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塑造了诗的情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逃避世俗喧嚣
c) 追求财富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种药”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b
诗中“佳期碧天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开心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帮助进一步理解唐代诗歌及诗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