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

《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

时间: 2025-05-02 05:50:30

诗句

桃满西园淑景催,几多红艳浅深开。

此花不逐溪流出,晋客无因入洞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30

原文展示:

桃满西园淑景催,
几多红艳浅深开。
此花不逐溪流出,
晋客无因入洞来。

白话文翻译:

西园的桃花在美好的景色催促下,盛开得正旺,鲜红的花朵有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这些桃花并不随溪水流出,晋代的客人也无缘进入桃花源。

注释:

  • 桃满:桃树上结满了桃花。
  • 淑景:美好的景色,淑则指温和、美好。
  • 浅深开:形容桃花有的绽放得早,有的开放得晚,色彩深浅不一。
  • 不逐:不随……而去,逐意为追逐。
  • 晋客:指晋代的客人,典出《桃花源记》,暗指陶渊明的理想桃花源。
  • 洞来:指进入桃花源的洞口,表达一种无法到达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诗歌的清新和深刻著称,作品多涉及爱情、风景以及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牧晚年,时值社会动荡中,诗人借桃花盛景抒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桃花源是理想的隐居之地,象征着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是一首充满田园情趣和哲思的诗作。诗的一开始,杜牧以“桃满西园淑景催”点明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西园的桃花在春日的温暖阳光下竞相开放,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诗中“几多红艳浅深开”生动地描绘出桃花的色彩变化,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诗的后两句却转向了对理想生活的思考。“此花不逐溪流出”,暗示这些美丽的桃花并不随溪水而去,而是静静地盛开在此,反映了诗人对浮华世界的超脱与追求。最后一句“晋客无因入洞来”,更是直接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无奈。杜牧在这里借桃花的美,感叹现实的无奈与人心的向往,这种情感的深邃,使整首诗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满西园淑景催:描绘西园桃花盛开的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美好。
  • 几多红艳浅深开:描绘桃花的色彩变化,表现出花的多样性和生命的活力。
  • 此花不逐溪流出:强调桃花的静谧与稳重,不随外界流动。
  • 晋客无因入洞来:引申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却因现实的束缚而无法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桃花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现实中的无奈通过桃花的静止得到体现。
  • 对仗:如“浅深开”与“红艳”,对偶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桃花成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心中的失落与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好与理想,承载着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西园:隐喻一个理想的栖息地,代表着诗人心中的乌托邦。
  • :象征通往理想世界的入口,暗示理想生活的遥不可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满西园淑景催”中“淑”字的意思是: A. 温和的
    B. 严厉的
    C. 哀伤的
    D. 寂静的

  2. 诗中提到的“晋客”指的是: A. 汉代的文人
    B. 唐代的诗人
    C. 晋代的客人
    D. 宋代的士人

  3. 诗中桃花象征着: A. 现实的繁华
    B. 理想的生活
    C. 逝去的时光
    D. 亲密的友谊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与本诗有相似的理想境界探索。
  • 李白《庐山谣》:关注自然美与人理想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春天的美好,但更多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苦恼。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更加侧重于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评传》
  • 《陶渊明与桃花源研究》

相关查询

五月十日晓寒甚闻布谷鸣有感 思远游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读书 秋雨初霁徙倚门外有作 近村暮归 岁暮风雨二首 其二 出游归卧得杂诗 过邻家 湖山杂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镜听 爿字旁的字 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娱耳悦目 屮字旁的字 池开头的成语 蛮风瘴雨 怕硬欺软 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奋疾 寻短见 先字旁的字 包含媾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毛发森竖 调开头的成语 闭门思愆 曲承 虽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