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2:34
宿长庆寺
作者:杜牧 〔唐代〕
南行步步远浮尘,更近青山昨夜邻。
高铎数声秋撼玉,霁河千里晓横银。
红蕖影落前池净,绿稻香来野径频。
终日官闲无一事,不妨长醉是游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南行途中,逐渐远离城市的喧嚣,靠近青山的宁静景象。诗人听到秋天的钟声,像玉石一样清脆,清晨时分,河面上横卧着一片银色的云彩。眼前的红莲倒映在池塘中,显得格外清澈,稻田的香气从小路上飘来,令人陶醉。诗人整天闲适无事,何不借酒消愁、尽情游玩呢?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及七言绝句。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婉约,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牧游历江南期间,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在长庆寺的闲适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愈发思念远离喧嚣的日子。
《宿长庆寺》是一首表现诗人闲适心境的作品。诗中以“南行步步远浮尘”开篇,抒发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转眼间,青山仿佛近在咫尺,诗人由此进入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境界。接着,诗人用“高铎数声秋撼玉”描绘了寺庙的秋钟,声声入耳,恰如玉石在秋风中发出的清音,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霁河千里晓横银”则通过晨光照耀下的河流,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仿佛整个自然都在为诗人欢歌。随着“红蕖影落前池净,绿稻香来野径频”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深入自然的怀抱,红莲的倒影和稻田的芬芳让人陶醉,充满了生机和美感。
最后,诗人以“终日官闲无一事,不妨长醉是游人”收尾,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示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求,体现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铎”指的是什么?
A. 钟
B. 铃
C. 楼阁
D. 烽火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无奈
C. 忽视
D. 渴望
“红蕖影落前池净”中的“红蕖”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山
B. 红色的荷花
C. 红色的果实
D. 红色的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牧的《宿长庆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杜牧更多地体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而王维则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有着浓厚的自然意象,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以上内容为《宿长庆寺》的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蕴与美感。